“力学动态”文摘,第61卷,第2期

发布时间:2023-01-25 访问量:2647

新闻报道

关于批准2023年学术活动计划的通知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各专业委员会及所属专业组、工作组、工作委员会、期刊编委会:

经中国力学学会第11届理事会第7次全体常务理事会审议,同意举办“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届全国力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等1082023年学术活动,学术活动计划总表见附件1

请认真做好会议组织及协调工作,在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工作中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以学术交流为主,杜绝学术会议商业化,节俭办会,避免在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并按时向学会秘书处报送以下材料:

1)会议通知电子版;

2)会议结束一周内,提交会议纪要、代表名册及活动资料各1份;

3)会议财务情况,包括会议预算、决算以及会议相关合同等;

4)如申报会议论文编号,请及时报送论文文集/摘要集电子版及纸质版。

如所提供文集/摘要集不宜在网上公开检索发表,请特别注明。

另请注意,如活动涉及文集/摘要集出版,请将编号刊印在出版物封面上,具体编号细则详见附件2(中国力学学会会议文集(摘要集)编号管理细则);如希望活动纳入中国力学学会论文编号体系,请按照附件3(《中国力学学会论文编号管理细则(试行)》)提交申请,并统一编号。

联系人:陈桂

电话:010-62559588

电子信箱:gchen@cstam.org.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100190

附件1:中国力学学会2023年学术活动计划表

附件2:中国力学学会会议论文集(摘要集)编号管理细则

附件3:中国力学学会论文编号管理细则(试行)

 

 

第十届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文昌举行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2023110-14日,第十届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文昌市顺利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和兰州大学联合承办,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研讨会围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固体力学发展前沿”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中国科学院郑晓静院士、中国科学院张卫红院士、中国科学院周又和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孟庆国副主任和张攀峰处长、中国力学学会汤亚南专职副秘书长,以及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余名固体力学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本次会议由西北工业大学索涛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院士代表承办单位领导在线致辞,首先欢迎参加此次会议的领导、特邀嘉宾以及各位青年学者;其次回顾了西北工业大学力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西工大心怀“国之大者”,坚持“育国之栋梁、铸国之重器”的责任与使命;最后希望青年学者能在此次会议开展深入的研讨,国家重大需求和固体力学学科前沿挑战,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随后,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郑晓静院士代表力学学会在线致辞,指出力学学科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议广大青年学者积极主动参与国家重大项目与基础科研工作,勇于挑战难题,坚持自由畅想、大胆假设和认真求证,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解决重大复杂基础科学问题为己任,深入实施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推动产出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最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孟庆国副主任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对青年学者学术发展提出了期望。

来自全国各单位的43位青年学者依次详细介绍了各自研究课题的研究进展和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含计算固体力学、生物/仿生力学、多尺度力学、多场耦合力学、先进材料力学、表界面力学等研究方向。参会代表们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精彩,线下和线上的参会代表也踊跃发言,现场氛围热烈。数理科学部力学处张攀峰处长主持了青年学者集体研讨,青年学者与特邀嘉宾们针对固体力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所面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做出以下总结:广大青年学者应始终以解决国家需求为导向,着力增强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动开拓未来,坚持为推动我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最后,经过全体正式参会代表投票和认真讨论,决定第十一届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将于2024年由天津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联合承办。

中国力学学会

2023116

 

 

中国力学学会关于推荐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的通知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特邀理事,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提名工作的通知》(https://www.cast.org.cn/art/2023/1/5/art_460_205748.html),中国力学学会启动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包括个人奖、团队奖)和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推荐工作。我学会可推荐本学科领域候选人3名、候选团队1个,“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2名。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范围和条件

1.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个人奖

1)思想政治坚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风正派,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

2)在基础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3)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711日及以后出生)的中国籍女性科技工作者。

历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不作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被提名人选。

2.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

1)团队负责人须符合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评选条件,团队结构稳定、合理,主要成员须有女性科技工作者。

2)团队承担国家基础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等领域重大科研任务,取得创新性和系统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3)团队有明确的研发目标和发展规划,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历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个人奖获得者不作为被提名团队负责人。

3.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具有良好的学风和道德品质。

2)从事基础科学、生命科学或计算机与信息等领域研究工作,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研究项目涉及动物(如实验用脊椎动物)和化妆品研究的不在此列。

3)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711日及以后出生)的中国籍女性在读博士生或在站博士后(候选人学籍关系或工作关系应在国内,在读博士生应为全日制)。

4)具有拟利用本计划资助开展的科研项目,且获得资助后该项目研究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2个月。

二、推荐名额

1. 每位中国力学学会理事/特邀理事可推荐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 “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各1名,女科学家团队1个;须有2位或以上理事/特邀理事联合推荐方为有效推荐。

2. 中国力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可推荐女科学家奖候选人和“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各2名,女科学家团队2个。

3. 除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以外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每个专委会/工委会可推荐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各1名,女科学家团队1个。

三、推荐注意事项

按照中国科协通知中对提名工作的要求,请关注以下事项:

(一)人选提名注重向长期在科研和生产一线以及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工作的优秀青年女科技工作者倾斜,关注企业一线女性科技工作者。提名表中所列成果贡献应以在国内做出的为主,候选人(团队)应为该成果的主要贡献人或主要完成人。

(二)坚持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明确区分“个人、团队和单位在科技成果产出中的贡献”。

(三)候选团队的研究方向应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需求,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持续发展和服务能力。

(四)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既要注重目前已承担的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果及表现出的科研潜力,也要注重拟申请资助项目的创新性。

四、推荐材料报送

附上推荐表(附件),诚邀各位理事/特邀理事和各专委会/工委会大力推荐,并请于202326日前将推荐表电子版返回学会秘书处。

联系人:刘洋  010-8254390313810042640   liuyang@cstam.org.cn

    中国力学学会秘书处

2023117

 

 

学术会议

第二届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

 第二届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 ICMSD2023)将于 2023 9 1 日至 5 日在北京大学举办!

诸如车辆、飞机、船舶、高铁、卫星、运载火箭、空间站、机器人、机床、盾构机、起重机、航空发动机等各种机械系统事关国计民生,是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象征,其发展是人类文明和科技工业进步的一条主线。通过对各种机械系统动力学的精确建模、快速计算、优化设计、模拟试验,机械系统动力学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械系统在设计、制造、试验、评估和使用全生命周期中的物体运动与相互作用规律,涉及力、电、光、磁、热、声、流、气场等,提升科技工业研发能力和机械系统全生命周期性能的巨大作用,使其成为机械、兵器、航空、航天、船舶、交通等现代科技工业的基石之一,备受世界各国广泛重视。

来自 10 个国家的 20 所顶尖高校联合主办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常设会议,每两年分别在中国和非中国不同国家轮值举办。会议常设指导委员会由 35 位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包括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15 位院士,14 位国际期刊主编,14 位国际学会主席。现任常设指导委员会主席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芮筱亭教授,5 位联合主席为国际机构学与机器科学联合会(IFToMM)芬兰主席 Aki Mikkola 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Marco Amabili教授、韩国科学技术院院士 Seung-Bok Choi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和欧洲科学院院士 Yonggang Huang 教授。

第一届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ICMSD2021+1)于 2022 8 月在南京成功举办,由南京理工大学,中国力学学会,国际应用力学协会,WILEY 出版集团,中国发射动力学学会(筹)和《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报(英文)》(l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IJMSD)联合承办。包括 50 余名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内的来自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0 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收到来自 236 家单位的 422 篇稿件,参会学者共作口头报告 206 个,壁报展示 109 个。会议邀请芮筱亭院士、胡海岩院士、郭万林院士、赵天寿院士、Marco Amabili 院士、George Z.H. Zhu 院士、Sharif Rahman 教授、Aki Mikkola 教授、Chuanzeng Zhang 院士、Marian Wiercigroch 院士、丁汉院士等 11 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做大会/主旨报告。

第二届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由北京大学承办,当地会议主席为北京大学工学院刘才山教授,致力于“认识动力学规律,推动工业技术创新”,针对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动力学前沿与学科交叉研究和动力学工程应用研究,会议共设立 18 个研究议题,将继续为全球机械系统动力学研究者提供高质量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快速全面发展!

附件:会议详情与联系方式

 

 

第六届全国流固耦合与非定常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第二轮)

各有关单位专家:

根据中国力学学会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的年度工作计划,为发挥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群体作用,加强流固耦合与非定常流体力学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研究工作,因疫情延期的第六届“全国流固耦合与非定常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原会议名称“全国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学术会议”),拟定于202341-4日在 贵州贵阳 召开。

本届会议由贵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承办,贵州省力学学会协办。会议将集国内从事和关注流固耦合与非定常流体力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界内人士于一堂,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共同促进专业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诚邀国内从事流固耦合与非定常流体力学领域和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各专家学者、在校研究生等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

一、征稿范围

流固耦合中的关键力学问题

非定常流体力学的新原理、新概念、新方法研究

非定常流体力学建模与数值模拟方法

非定常仿真技术

非定常试验理论和方法

动态气动力风洞试验技术

流动显示与控制技术

其他非定常流动相关问题

凡符合上述会议内容及要求的论文、综述等均可赐稿。

二、征稿要求

1. 大会组委会拟在会议结束后出版论文集。论文要求如下

(1)论文内容与会议主题相符,概念清楚,观点鲜明,内容详实,能反映作者近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2)稿件内容完整,包括标题、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全文一般不超过6000字。

(3)请自留底稿,会议组一般不退还来稿。

(4)论文以“word”文档保存,具体格式参照会议论文格式要求(见附件)。

2. 保密审查证明:

论文内容请勿涉及国家秘密。论文需经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保密部门审查,提交论文全文时须随文附所在单位出具的保密审查证明。未经保密审查的论文不予录用。

三、征稿日期

1.论文摘要截止时间

2023220日之前提交详细摘要(汇编纸质论文集)。

2.论文全文截止时间

2023228日之前提交论文全文(光盘版论文集,优秀论文推荐相关期刊)。

3. 论文录用通知

2023310日之前寄发论文录用通知。

4. 论文修回时间

2023320日前返回修改论文,以便会议前印制纸质论文摘要集和刻录全文光盘。

5.论文提交方式

投稿人在指定日期之前将个人信息(含联系方式)、论文摘要与全文、保密审查证明发送到邮箱unsteady6th@sina.com(请注明:第六届非定常流会议征稿-个人姓名-单位)。

四、联系人

会议联系人:于英杰 手机:15933977501

            李 青 手机:13885007853

            郑冠男 手机:13910183048

会议秘书:  吕 晴 手机:15901115768

五、其他

本次会议原定于20224月召开,因疫情原因延期。已于20223月前提交过详细摘要和论文全文的作者,不需要重复提交,会务组会与您取得联系,进行相关信息的确认。

其他有意向参会交流的学者,以及研究成果具有进一步更新的作者,请按照上述第三条征稿日期的要求,不吝赐稿。

对于已提交的会议论文,如果作者在其他会议或者期刊已经发表,烦请主动联系会务组,以免造成一稿多投。

感谢各位同行学者的支持!

中国力学学会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空气弹性力学专业委员会

贵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贵州省力学学会

O二三年一月十五日

 

招生招聘

A fully-funded Ph.D. student posi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Dear Colleagues,

My research group in the School of Aerospac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is looking for a Ph.D. student to work in the general fields of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solid mechanics. Please share the attached flyer with anyone who may be interested.

Thank you

Shuozhi Xu

Attachment SizeShuozhi-Xu-OU-ad-1op-2023.pdf      

 

 

Funded Ph.D. position on Machine Learn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the Michigan Tech

Funded Ph.D. posi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Mechanics at the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tarting June/September 2023. 

Kindly forward this message to anyone who you feel might be interested in this position. 

We are looking for a self-motivated Ph.D. student to study Machine Learning enabled computational models for applications in Material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This project will draw ideas from various subjects including Bayesian Machine Learning, Scientific Machine Learning, Projection-based model reducti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nd Medical Imaging. This is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between Michigan Tech 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The candidate would have access to the advanced computing facilities, collaborations with researchers in other universities, and experimental collaborations. 

Applications are sought from individuals having an MS (or equivalent) degree in engineering/physics/applied-mathematics with a strong background on Continuum Mechanics,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nd/or Computational Physics. Excellent candidates with a BS degree might be considered. Experience in programming is desirable but not required. Should you be interested in the position, please, email your detailed CV to susantag[at]mtu[dot]edu

Susanta Ghosh

http://www.mtu.edu/mechanical/people/research-faculty/ghosh/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rank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RESEARCH EXPENDITURES at Michigan Tech 18th in FY2020 (latest rankings) with $20.255 Million among al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ograms in the U.S. 

Attachment SizephdStudent_OpenPositionaAt_MTU2023.pdf

 

 

学术期刊

《工程力学》

 2023 2

壳体断裂力学统一计算理论与飞行器结构设计

庄茁, 王恒, 宁宇, 王翔, 柳占立, 张志楠

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中的平衡与协调理论

傅向荣陈璞孙树立袁明武

流场特征识别的无量纲时程深度学习方法

战庆亮, 葛耀君, 白春锦

腹板并合双肢冷弯薄壁Σ型钢压弯构件畸变性能试验研究

何子奇, 杨光, 周绪红, 彭赛清

Q235钢墙板-Q460高强钢立柱结构体系残余应力分布试验研究

郭大鹏, 周超, 王登峰, 王元清

网络精华

“中国航天基金会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落地珠海 将常态化展示空间站组合体

(摘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珠海120日电 (记者 郭超凯)在春节来临之际,“中国航天基金会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授牌活动20日在珠海太空中心举行,为珠海呈上一份逐梦空天、探秘寰宇的新春贺礼。

记者了解到,珠海太空中心位于珠海国际航展中心,面积近4万平方米,是珠海市政府以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为契机,为发挥中国航展品牌效应和带动效应,精心打造的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普展览与教育基地。

该中心将常态化展示空间站组合体、长征系列火箭、航天互动体验装备等航空航天明星展品,打造集科普教育、国防教育、红色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永不落幕的航展”。

在授牌仪式上,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王程表示:“中国航天基金会作为航天领域唯一的公益基金会,普及航天知识、弘扬航天文化、传承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基金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今天,正式将‘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授予珠海太空中心,后续基金会还将组织航天专业力量,和广东省、珠海市共同将太空中心打造成为航天科普的首选基地、航天精神的传播阵地、青少年成长与学习的第二课堂。”

后续,珠海太空中心将携手中国航天基金会、航天领域专业力量共同开展科普活动,构建系统的航天科普矩阵、丰富的创新实践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呈现一个沉浸式的参观打卡圣地,真切感受到我国航空航天高科技的无穷魅力,开启青少年和科普爱好者群体的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

 

 

“奋斗者”号再探底!首次抵达蒂阿蔓蒂那海沟最深点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122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位于东南印度洋蒂阿蔓蒂那海沟最深点完成深潜作业后,成功回收。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抵达该海沟的最深点,由此拉开了对该海沟系统科学考察的序幕,对全球深渊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2106日,由中科院深海所牵头组织实施,来自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共计56名参航队员组成的深渊科考队,从三亚启航,前往克马德克海沟完成了两个航段的科考作业。目前正在蒂阿蔓蒂那海沟执行第三个航段的深渊探测作业。这是“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正式投入使用以来,第一次抵达东南印度洋作业。在完成在克马德克海沟的中新联合科考活动后,目前继续对蒂阿蔓蒂那海沟底部的地质、环境和生物过程开展系统的观察和研究。

截至122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累计下潜159次,其中万米级下潜25次。在东南印度洋蒂阿蔓蒂那海沟底部除了发现大量的铁锰结核之外,深渊科考队员还在位于海沟的5810米深度,利用机械手布放“兔年快乐”的标志物,以此恭贺农历新年,据悉,“奋斗者”号在此区域还将继续执行22潜次,计划20233月初返航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