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62卷,第2期

发布时间:2023-04-25 访问量:2731

新闻报道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土耳其科学技术研究理事会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摘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土耳其科学技术研究理事会(TÜBİTAK)双边合作协议及后续达成的共识,2023年双方将继续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以促进两国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一、项目说明

  (一) 资助领域和申请代码

  2023年度将围绕地震相关研究,在以下6个领域方向(具体领域说明详见附件1)开展跨学科合作,申请代码1只能从相应领域方向对应代码中选择,未按要求填写指定申请代码1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

  1. Post-Disaster Waste Management, Safe Demolition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Disposal and Recycling Technologies for Construction Wastes(申请代码1请选择E0806E0805E0502E1006)。

  2.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Models for Seismic Isolation, Engineering Solutions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s,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 Technologies and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Studies(申请代码1请选择E0810E0804E0805E0806)。

  3. Socio-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Widespread Impacts of the Earthquake(申请代码1请选择G0401G0409)。

  4. Digital Technologies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Central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Real-Time Disas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IMS)(申请代码1请选择E0810F0104F0106)。

  5. Comprehensive Scenario, Foresight and Analysis Studies(申请代码1请选择E0810F0104F0105F0106)。

  6. Domestic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and Systems that can Directly Contribute to Increasing the Speed and Efficiency of Search & Rescue Operations and Detection of Survivors Under the Rubble During and After a Disaster(申请代码1请选择E0501F0106F0309F0504)。

  (二) 资助规模

  拟资助的项目数量不超过8项。

  (三) 资助强度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50万元/项(直接费用),土方资助强度为150万里拉/项。

  (四) 资助期限

  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

  二、申请人条件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和双方达成的共识,申请本项目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中方申请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应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或承担过3年期(含)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二)土方合作者应符合TÜBİTAK对本国申请人的资格要求,并按照要求向TÜBİTAK提交申请。单方提交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三)合作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础,项目申请应体现强强合作和优势互补。

  (四)更多关于申请人条件的详细说明请见《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三、限项申请规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包括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本项目属于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申请人申请时须遵循以下限项规定:

  (一)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二)正在承担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本项目。

  (三)本合作研究项目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合计限2项的范围。

  (四)《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关于申请数量的其他限制。

  四、申报说明

  (一)申请人注意事项

  项目申请书采取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 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2.申请人须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grants.nsfc.gov.cn/egrantweb/),在线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中文申请书”)。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项目负责人”用户组登录系统,进入后点击“在线申请”进入申请界面;点击“新增项目申请”按钮,进入申请项目所属科学部选择界面,点击“申请普通科学部项目”进入项目类别选择界面。

  (2)点击“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左侧+号或者右侧“展开”按钮,展开下拉菜单。

  (3)点击“组织间合作研究(组织间合作协议项目)”右侧的“填写申请”按钮,进入“请选择合作协议”界面,在下拉菜单中选择“NSFC-TÜBİTAK(中土)”,然后按系统要求输入依托基金项目批准号,通过资格认证后即进入具体中文申请书填写界面。

  3. 预算编报要求。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须知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177号)》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的要求,认真如实编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

  4. 申请材料要求。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书。附件材料包括:

  (1)合作双方共同撰写的英文申请书(英文申请书模板见附件2)。中、英文申请书的基本内容须保持一致。

  (2)合作协议(协议模板见附件3)。中土双方申请人须就合作研究内容、交流互访计划及知识产权等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合作协议。

  未按要求提交以上附件材料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二)依托单位注意事项

  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申报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核。本项目纳入无纸化申请范围,依托单位应在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时间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版申请书及附件材料。项目获批准后,需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一并提交。签字盖章的信息应与电子申请书严格保持一致。

  请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上传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无需提供纸质版。关于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提交等事宜,请参照《关于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执行(本年度只需上传一次)。

  (三)项目申请接收

  中方网络信息系统在线申报接收期为2023年4月12日至2023年5月18日16时(土方申报截止时间为土耳其时间5月18日17时)。

  注:请申请人严格遵照本项目指南的各项要求填报申请,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如有疑问,请致电项目联系人。

  五、拟批结果公布

  2023年9月底将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通知资助结果。

  六、联系方式

  (一) 中方联系人

  申洁

  电话:+86-10-62327017

  邮箱:shenjie@nsfc.gov.cn

  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信息中心):+86-10-62317474

  (二)土方联系人

  Mrs. Melike Ergün

  电话:+90-312-2981799

  邮箱:uidb@tubitak.gov.tr

  Dr. Mahmut Özer(技术支持)

  邮箱:mahmut.ozer@tubitak.gov.tr

 

  附件:1. 资助领域说明

2. 英文申请书模板

3. 合作协议模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际合作局   

2023年4月12日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白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合作交流项目指南

(摘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白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BRFFR)双边合作协议及后续达成的共识,2023年度双方将继续共同资助两国研究人员之间开展的合作交流项目。

  一、项目说明

  (一)资助领域

  数学和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医学。

  申请代码1须选择上述资助领域所对应科学部的下属申请代码,建议选择到最后一级。未按要求填写指定申请代码1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

  (二)资助强度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20万元/项。

  (三)资助内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中国与白俄罗斯研究人员交流互访所需的国际旅费、住宿费、伙食费、城市间交通费以及小型双边研讨会费用。

  (四)资助期限

  资助期限为2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二、申请人条件

  (一)中方申请人必须正在承担(主持人或参与者)2024年12月31日(含)以后结题的3年期(含)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作交流项目除外),并必须依托此项目进行申请,合作交流应密切围绕所依托在研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

  (二)白方合作者应符合BRFFR对本国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三)中白双方申请人需分别向NSFC和BRFFR递交项目申请,白方项目指南请见:https://fond.bas-net.by/conc_.html,单方提交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四)更多申请人条件的详细说明请见《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三、限项申请规定

  (一)本项目属于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

  (二)不受“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同类型项目”规定的限制。

  (三)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NSFC-BRFFR(中白)合作交流项目,合计限1项。

  (四)应符合《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关于申请数量的其他限制。

  四、申报要求

  (一)申请人注意事项

  合作交流项目申请书采取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 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2. 申请人须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grants.nsfc.gov.cn/egrantweb/),在线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申请书》。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项目负责人”用户组登录系统,进入后点击“在线申请”进入申请界面;点击“新增项目申请”按钮,进入申请项目所属科学部选择界面,点击“申请普通科学部项目”进入项目类别选择界面。

  (2)点击“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左侧+号或者右侧“展开”按钮,展开下拉菜单。

  (3)点击“合作交流(组织间协议项目)”右侧的“填写申请”按钮,进入选择“合作协议”界面,在下拉菜单中选择“NSFC-BRFFR(中白)”,然后按系统要求输入依托基金项目的批准号,通过资格认证后即进入具体申请书填写界面。

  3. 预算编报要求。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须知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177号)》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的要求,认真如实编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

  项目资金预算表仅包括“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填写入序号第4项“业务费”,本项目无间接费用。在“预算说明书”栏目,应按照“项目执行计划”的内容,按交流年度为中方研究人员与白俄罗斯研究人员交流互访所需的国际旅费、住宿费、伙食费、城市间交通费以及小型双边研讨会费用制定详细预算。

  4. 申请书填写说明。中白双方申请书中的项目名称、双方依托单位和双方项目负责人(默认为“中方人信息”栏目和“境外合作人员”栏目的第一人)应严格一致,否则将不予受理。

  在“项目执行计划”栏目,应按照交流年度,详细列出出访及来访人员姓名、出访及来访日期和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内容。项目参与人必须是2024年12月31日(含)以后结题的3年期(含)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项目(合作交流项目除外)的项目负责人或者参与者。

  5. 申请材料要求。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书。附件材料包括:

  (1)白方申请人和来访人员的个人简历。

  (2)合作协议(协议模板见附件)。中白双方申请人须就合作内容、交流计划及知识产权等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合作交流协议。

  未按要求提交以上附件材料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二)依托单位注意事项

   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申报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核。本项目纳入无纸化申请范围,依托单位应在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时间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版申请书及附件材料。请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上传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无需提供纸质版。

  关于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提交等事宜,请参照《关于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执行(本年度只需上传一次)。

  (三)项目申请接收

  中方信息系统在线申报接收期为2023年4月12日至2023年6月15日16时(北京时间)。

  注:请申请人严格遵照本项目指南的各项要求填报申请,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如有疑问,请致电项目联系人。

  五、批准结果通知

  将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通知资助结果。

  六、项目联系人

  中方联系人:徐进

  电话:+86-10-62325351

  邮箱:xujin@nsfc.gov.cn

  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信息中心):+86-10-62317474

  白方联系人:Elena Titova

  电话:+375-17-3790742

  邮箱:fond@it.org.by

 

  附件合作协议模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际合作局   

2023年4月12日

 

 

 

中国力学学会关于推荐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候选对象的通知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尊敬的各位理事:

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各团体会员单位: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科协 科技部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评选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通知》,中国力学学会启动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候选对象推荐工作。

全国创新争先奖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开展,表彰在工作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励先进个人300名,颁发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对其中30名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颁发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奖励先进集体10个,颁发全国创新争先奖牌。

按照第三届评选工作安排,我学会可推荐候选先进个人5名,候选先进集体1个。现将有关推荐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坚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热爱祖国,作风廉洁,遵纪守法,学风正派,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

(二)科技工作者或团队应在以下任一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1.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前沿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对标一流水平,提出或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科学理论,开辟新方向、探索新路径,取得重大原创性科学发现,作出重要贡献。

2.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通过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形成新技术、新标准、新产业和规模化应用示范等,对产业发展作出实际贡献,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或具有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基于科技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展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开拓性和原创性。

3.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或国家安全重大挑战作出重要贡献。围绕大国重器、装备制造、国防科工和“深空、深海、深蓝”等重大工程领域,引领完成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制造、“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发明创造,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国家安全挑战取得新成果,作出新贡献。

4.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突破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在脑科学、干细胞治疗等新兴生物技术的临床应用,在医疗救治、生物与新医药研发、中医药、检测设备和疫苗研发、生物育种、食品安全等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

5.社会服务。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作出重要贡献。开展科学普及活动,面向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产生显著社会效益;开展决策咨询,政策建议对促进发展和有关问题的解决产生显著成效或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和批示,推动形成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促进开放合作,推动高水平国际民间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关注国际组织任职的科技专家;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特色鲜明、群众受益、社会认可;以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发挥“三长”作用,服务基层卫生健康、农技推广、科技教育、产业发展等作出突出成绩,有典型学习宣传事迹;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服务科协事业创新发展,用心用情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得到广泛认可。

上述工作应当主要在国内完成。

(三)获奖科技工作者应为中国籍,表彰的先进个人原则上应在职;团队成员70%以上应为中国籍,其中团队负责人必须为中国籍。

(四)已获得过全国创新争先奖的个人(或团队)不重复授奖。已获得过全国创新争先奖个人奖的,不作为团队负责人被提名。已获得过全国创新争先奖团队奖的负责人,不作为个人奖被提名。个人不得同时作为个人奖和团队奖负责人被提名。

二、候选对象推荐

1. 每位中国力学学会理事、特邀理事可推荐候选人1名,推荐候选集体1个,须有2位或以上(含2位)理事联合推荐方为有效推荐;

2. 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可推荐候选人1名,推荐候选集体1个;

3. 各团体会员单位可推荐候选人1名,推荐候选集体1个。

三、推荐工作要求

请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科协 科技部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评选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通知》要求进行推荐,坚持面向基层和工作一线。

四、推荐材料

本次推选工作时间较为紧张,敬请填写附件中的推荐简表,并请于2023年4月20日前将电子版推荐简表返回至学会秘书处。

联系人:刘洋  010-82543903,13810042640,liuyang@cstam.org.cn

附件:推荐简表

    中国力学学会

2023年4月11日

 

 

 

学术会议

【重要通知】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力学大师讲座计划现已全面开放申请

北京国际力学中心(英文名称:Beijing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缩写为BICTAM)是中国力学学会独立构建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目的是促进亚太地区的力学发展,增强发展中国家抵御突发自然灾害和了解前沿科学的能力。BICTAM已于2010年顺利加入力学界最为权威的国际组织——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成为该组织继1970年在意大利设立欧洲国际力学中心之后,在全球设立的第二个国际力学中心。BICTAM设立以来,面向亚太地区并针对力学研究前沿和热点开展活动,“BICTAM专题研讨会”“BICTAM暑期学校”“亚太青年联谊会等系列活动已经形成品牌,年均参与BICTAM学术活动的国内外学者超过千人。

2016年,BICTAM开始实施力学大师讲座计划(英文名称:BICTAM Master Lecture Series on Mechanics,先后邀请了荷兰屯特大学教授Detlef Lohse(第2Batchelor奖获得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Wing Kam Liu(国际计算力学协会Gauss-Newton奖获得者)、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Daniel Weihe(以色列科学与人文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Frank Smith(英国皇家学会会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William A. Goddard(美国科学院院士)等多位国际一流学者作学术报告和互动交流,为国内青年学者提供了非常难得的交流机会,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2023年,BICTAM进一步扩大力学大师讲座计划活动组织范围,鼓励力学领域的优秀学者积极申请担任力学大师讲座计划活动召集人(主持人),依托BICTAM更好地开展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1. 活动内容

学术交流可以采取线下或者线上方式,可同时开放网上直播通道,时长控制在60分钟左右,其中学术报告40分钟,互动交流20分钟,包括主持人开场介绍报告人”“报告人分享学术成果和科研心得”“主持人引导提问 35人)”“一般性提问等四个环节。

为保证互动环节的效果,召集人可提前组织国内熟悉该报告人的专家学者进行小组讨论,有针对性的形成35个预设问题,提高现场互动交流效果。

备注:具体活动开展时间与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申请要求

受邀报告人为力学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外学者,报告内容为力学领域的前沿热点。召集人应为力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对拟邀请报告人的研究领域和相关成果较为熟悉,负责邀请报告人和担任学术讲座的主持人。

3. 资助形式

BICTAM提供相应经费支持活动开展,可列支专家报告费等劳务费用;同时,BICTAM负责海报设计、宣传推广、会议平台配置等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

4. 申请方式

有意向申请担任召集人的老师,请填写附件申请表,填写后发送至学会邮箱office@cstam.org.cn,邮件主题以“BICTAM力学大师讲座计划+姓名命名。

备注:活动申请全年开放。

5. 联系方式

活动联系人:张烨文

联系方式:010-82543905

电子邮箱:office@cstam.org.cn

 

附件1BICTAM“力学大师讲座计划”召集人申请书

 

 

 

 

中国力学学会第120次青年学术沙龙活动通知

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中国力学学会第120次青年学术沙龙定于2023519-21日在陕西省咸阳安市召开。会议主要交流力学各方向的最新进展,促进青年力学工作者相互了解与科研合作,共享新思想、激发新思维,进一步推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注册时间:       519日(星期五) 14:00-22:00

注册地点:        蔓兰酒店交大创新港店(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交大创新港莱   科国际大厦)

注册费用:       会议代表免收注册费,交通费及食宿自理

住宿地点:       蔓兰酒店交大创新港店

美豪丽致酒店(西安沣西新城管委会店)(陕西省咸阳市秦   都区沣西新城钓台街道办东张村先河瞰都A座)

(如需预定住宿,请尽快返回会议回执)

会议时间:       520日(星期六) 8:30-17:30

会议地点: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巨构2号楼空天与力学研究院

联系方式:       中国力学学会秘书处

周冬冬  邮箱:zhoudd@cstam.org.cn

西安交通大学

宋建伟  邮箱:songjianwei@xjtu.edu.cn

    邮箱:j_zhang@xjtu.edu.cn 

为了更好地组织与安排此次活动,请您尽量于202357日前将回执反馈到西安交通大学宋建伟处,电子邮箱:songjianwei@xjtu.edu.cn



附件1:会议日程

附件2:参会回执

 

 

 

 

招生招聘

Ph.D. and Postdoc positions opening in mechan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Ph.D. and Postdoc positions are available in the Department of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First Class Academic Discipline) a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in Dr. Li research group. Dr. L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studies on the mechan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The candidates are required to have expertise in one of the following areas:

1.  Impact mechanics;

2.  Mechanics of thin membrane;

3.  Mechanics of lithium-ion battery and its crashworthiness design;

4.  Architected materials and mechanical metamaterials;

5.  Mechanics of soft materials;

6.  Instability and buckling;

7.  Composite materials.

Interested applicants are welcome to send a detailed CV to Dr. Li at jianli1@csu.edu.cn. More details about the PI can be found at

Google cholar: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4Kfu5p8AAAAJ&hl=en

Doi: https://orcid.org/0000-0002-0492-7263

 

 

 

Postdoc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Solid Mechan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Wyoming

The Computations for Advanced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Laboratory (CAMML) in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Wyoming has an opening for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with a targeted starting date of 07/01/2023, in the area of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hydrogen embrittlement of pipeline steel. The initial contract will be for one year, with renewal opportunity contingent on funding availability and performance. 

The applicant is expected to be a highly self-motivated individual with interests and experience in computational modeling, numerical methods,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cod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in Fortran, C++, MATLAB, Python or other languages. The development is expected to be conducted in the Multiphysics Object-Oriented Simulation Environment (MOOSE). Prior experience on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multiscale/multiphysics modeling and cod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with MOOSE is a plus.  Applicants with related interest and background are encouraged to contact Dr. Zhang by email: xiang.zhang@uwyo.edu, with email subject “Application for Hydrogen Embrittlement Postdoc Position”. Please note, while I will try my best to respond to every email, I may only be able to respond to selected candidates due to time constraints. It is expected that interview invitations will be sent to qualified applicants in middle May.

Best,

Xiang

 

 

 

学术期刊

《力学进展》

 2023 53 1

 

热湍流研究的新十年: 从聚焦传统到延伸拓展

谢毅超, 张路, 丁广裕, 陈鑫, 郗恒东, 夏克青

力敏感受体介导细胞功能调控的力学生物学研究

张欢, 赵国清, 冯锦腾, 林敏

折纸运动学综述

陈焱, 顾元庆

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现状及挑战

刘程林, 郝卫亚, 霍波

面向火星探测的环氧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张豆, 刘立武, 徐鹏飞, 赵印中, 李奇峰, 兰鑫, 张风华, 王林林, 万雪, 邹昕, 曾成均, 辛晓洲, 戴雯煦, 李莹, 何延春, 刘彦菊, 冷劲松

网络精华

ChatGPT火了 人工智能会造就未来“最佳员工”吗?

(摘自中国新闻网)

嘱咐两句话,它就去干活了。”——基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类工具当下给各行各业带来新体验。

  它的绘画技术了得,比如AI绘画工具 Midjourney让一众专业画家惊叹连连。


  它还会写歌、写诗,能解答法律问题……伴随ChatGPT火起来,人工智能会造就未来最佳员工吗?

  从黑灯工厂黑灯办公室

  如果说上一波机器人发展的冲击,让工厂变得少人化甚至无人化,那么这一波AI发展让专业人士更激动。

  达而观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运文感叹,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在最近几个月时间里风起云涌。他说,未来我们的办公方式可能会从人在办公室里干活变成电脑在办公室里干活,也就是没有人的黑灯办公室

  人工智能其实不是新事物,此番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情,是因为ChatGPT在全球掀起“AI龙卷风

  ChatGPTOpenAI这家公司历经数年研发推出。

  据微软(中国)一位资深专家介绍,ChatGPT最早是工程师为了验证GPT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派生的应用。业界有用于Chat(聊天)ChatGPT,也可以有用于Writing(写作)WritingGPT,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应用。

  这位专家主张,我们不要只关注ChatGPT,而是要关注大语言模型本身。

  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大语言模型(LLMLarge Language Model)中的一种,也是目前被证明处理文字最成功的一种模型。

  自然语言处理有多重要?举个例子,狗这个字,三岁小孩就能懂,但对计算机而言可能是个超级难题,研发人员花了很长时间展开训练,让计算机理解文字语言表面之下隐藏的冰山,比如狗字背后有动物、四条腿、有毛、嗅觉灵敏等多重意思。

  涌现能力与副驾驶

  让业内人士讶异的是,大语言模型越来越聪明了,它具有涌现能力,这好比人类学习深入到一定程度后顿悟了、开窍了。尽管科研人员尚未研究明白涌现能力出现的深层原因,但这一发现无疑又开拓了技术的边界。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德军表示,从模型参数看,大语言模型的智能还无法与人脑这个超级计算机相媲美,但未来属于能创造性使用AI的人。

  一些业内人士主张将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视为副驾驶,将其用来提高生产力,而非取代;也就是说,未来不是用工具替代人,而是用会用工具的人去替代不会用工具的人

 

 

 

超高能量吸收密度力学超材料制成

(摘自科学网)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重庆大学合作者在利用核径迹技术制备具有超高能量吸收密度的力学超材料研究中取得了进展。相关成果以亮点文章“编辑推荐”(EditorsHighlights)的形式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力学超材料是指一类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并表现出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力学性质的复合材料。其中,能量吸收型力学超材料可以更高效地吸收机械能,这要求材料本身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应变能力。但在通常情况下,材料的高强度和高应变能力很难同时获得。 

纳米晶格(Nanolattice)是一类新兴的力学超材料。由于纳米尺寸效应以及丰富的空间构型和材料选择,纳米晶格可以在更轻质的情况下实现超常的力学性质,有望在未来高性能材料领域带来变革性的应用。纳米梁晶格是纳米晶格中最主要的研究对象,然而长期以来,梁直径小于100纳米的金属纳米晶格的制备很难突破,其力学性质还不是很清楚。 

科研人员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利用核径迹技术,成功制备了梁直径仅为34纳米的金和铜准体心立方纳米梁晶格。该方法突破了已有纳米梁晶格力学超材料的尺寸极限,实现了梁直径和相对密度的可控可调。 

实验结果表明,铜纳米梁晶格的能量吸收密度超越了已有纳米梁晶格,刷新了纳米梁晶格超材料的能量吸收阿什比图。此外,金和铜纳米梁晶格在密度不到块体材料一半的情况下,其屈服强度超过了其对应的块体材料。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实验和模拟揭示了其超常力学性能主要源自于尺寸效应、准体心立方几何构型和金属良好延展性的协同作用。 

该研究证明了金和铜准体心立方纳米梁晶格具有优异的能量吸收能力和抗压强度,加深了对纳米梁晶格力学性质的理解;同时实现了核径迹技术在纳米结构超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为探寻超高能量吸收密度的纳米梁晶格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