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文摘,第45卷,第2期

发布时间:2023-01-25 访问量:1820

新闻报道:

黄河下游河段解冻开河

来源:水利部网站

受近期气温稳步回升影响,黄河下游山东封冻河段冰凌持续消融,封河长度逐步减少,1118时黄河下游最后一段封冻河段山东东营垦利清八河段顺利开通,至此黄河下游全线开河。目前,黄河凌情总体平稳,未发生凌汛灾害。

  20221217日,黄河下游山东东营利津宫家险工以下河段首次流凌。20221220日,黄河山东东营垦利清八断面附近首次封河。202312日,黄河下游河段达到最大封河长度22千米。2023111日,黄河下游山东段全线开河,本年度首次封开河过程持续23天。

  水利部高度重视黄河防凌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提出明确要求,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主持黄河等北方河流防凌视频会商部署防凌工作。水利部每日跟踪黄河凌情发展,指导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和有关地方做好黄河凌汛防御工作。黄委多次组织防凌会商,细化部署黄河下游防凌工作,精心调度小浪底等水库,为平稳封开河创造有利条件。黄委水文局强化凌情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气温凌情预报通报;黄委山东河务局及时启动防凌工作机制,压实防凌责任、完善防凌预案、落实物资队伍、强化巡查巡测、拆除运营浮桥,确保防凌安全。

截至111日,黄河累计封河798.2千米,其中上游宁蒙河段封河722千米,中游封河76.2千米。据预报,受近期强冷空气影响,黄河下游山东段116日前后可能再次出现流凌封河。水利部将密切关注天气、凌情发展变化,科学调度骨干水库,扎实做好应对突发凌情的各项准备,全力以赴确保黄河防凌安全。

 

2022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893亿元

来源:水利部网站

2022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893亿元,比2021年增长44%,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最多的一年,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回稳向上作出重要贡献。113日,水利部召开2022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副部长王道席介绍有关情况,并与规划计划司、水利工程建设司、农村水利水电司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王道席说,水利部切实担负起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治责任,举全系统全行业之力,采取超常规举措,全面打赢了2022年水利建设“硬仗”。2022年,重大水利工程开工数量和投资规模均为历史最多,全年开工47项、投资规模4577亿元,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有13个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太湖吴淞江治理等一批论证多年、具有战略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鄂北水资源配置等34项工程基本建成开始发挥效益,观景口水利枢纽等20项工程竣工验收。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首次突破1万亿元,广东、云南、浙江、湖北、安徽等12个省份超500亿元,大规模水利建设直接吸纳就业人数25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05万人。民生水利项目全面提速建设,新开工水利项目2.5万个,新增投资规模1.23万亿元,累计实施水利项目4.1万个。其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500多座,开展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1605条、治理河长1.4万公里;完工农村供水工程18169处,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7%;实施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529处,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622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万平方公里。水利投融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累计落实水利建设投资11564亿元,较2021年增长44%,其中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36亿元、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3204亿元,有力保障大规模水利建设资金需求。

王道席表示,2023年水利部将采取坚决有力、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努力保持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规模和进度,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水利报等多家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水利部实施今年首次珠江压咸补淡集中补水调度 全力保障澳门珠海等地冬春供水安全

来源:水利部网站

202210月以来,西江流域降雨量112毫米,较多年同期偏少3成;西江梧州段来水较多年同期偏少近5成,为1950年以来同期第3少。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未来一个月珠江流域西江无明显降雨过程,来水持续偏枯,春节期间潮汐动力增强,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将异常活跃,珠海、中山等城市主要取水口可能出现连续多日无法抽取淡水状况。

 水利部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供水保障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及时对抗咸潮保供水作出部署。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在科学分析研判流域供水保障形势的基础上,117日实施2023年首次珠江压咸补淡集中补水调度。按补水调度方案,17日至23日调度西江大藤峡水库和长洲水利枢纽分别按15001800立方米每秒出库,19日至24日调度北江飞来峡水利枢纽按300立方米每秒出库,3座水库(枢纽)将累计向下游补水2.02亿立方米。

通过实施本次集中补水调度,将持续增加西江、北江干流下游河道径流,西江梧州水文站、北江石角水文站流量将分别达到2100300立方米每秒以上,并维持5天左右,可有效压制珠江河口咸潮,为沿线城乡取水口抽取淡水创造有利条件,确保澳门、珠海、中山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冬春特别是春节期间供水安全,保障西江生态用水需求,缓解西江“黄金水道”航运压力,为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新春佳节提供坚实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经验】生化曝气池泡沫问题解析及控制办法

来源:环保在线

导读:污水处理的泡沫问题产生的因素很多,喷洒水、投加化学药剂、缩短污泥停留时间等都是主要的控制方法。

环保小蜜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相信大家都常常会遇到曝气池产生大量的泡沫的情况,而且如果静止时,就会从池中溢出,引起外部设备外部池壁的严重污染,使操作条件恶化,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面对这些该如何处理。

泡沫的类型

一、启动泡沫

  1.曝气池启动初期,曝气池中的污泥对污水的水质并不适应,对生长环境的不适应,容易形成泡沫。随着污泥对水质的适应,泡沫会减少。2.曝气池启动初期,污泥相对较少,污泥负荷较高,容易产生泡沫。污泥量增加后,泡沫会逐渐消失。3.活性污泥工艺运行启动初期,由于污水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质,易引起表面泡沫。但随着活性污泥的成熟,这些表面活性物质经生物降解,泡沫现象会逐渐消失。

  二、反硝化泡沫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以低负荷运转时,在沉淀池或曝气不足的地方会发生反硝化作用而产生氮气,氮气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污泥密度并带动部分污泥上浮,从而出现泡沫现象,产生的悬浮泡沫通常不很稳定。

  三、表面活性剂泡沫

  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和淀粉、蛋白质、油脂等表面活性物质在分子结构上都表现为含有极性-非极性基团即所谓双亲分子。在曝气的条件下,非极性基团一端伸入气泡内,而极性基团选择性地被亲水物质所吸附,使亲水性物质的表面转化成疏水性物质而黏附在气泡水膜上,随气泡一起上浮至水面。

  四、生物泡沫

  1.与泡沫有关的微生物大都含有脂类物质,这类微生物比水轻,易漂浮到水面。2.与泡沫有关的微生物大都呈丝状或枝状,易形成网,能捕扫微粒和气泡等,并浮到水面。被丝网包围的气泡,增加了其表面的张力,使气泡不易破碎,泡沫就更稳定。3.曝气气泡产生的气浮作用常常是泡沫形成的主要动力。颗粒利用气泡气浮,必须是形小、质轻和具有疏水性的物质。所以,当水中存在油、脂类物质和含脂微生物时,则易产生表面泡沫现象。

泡沫产生的因素

  1、污泥停留时间

  产生泡沫的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普遍较低,生长周期长,所以长的污泥停留时间有利于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采用延时曝气方式的活性污泥法更易产生泡沫现象。另外,一旦泡沫形成,泡沫层的生物停留时间就会独立于曝气池内的污泥停留时间,易形成稳定持久的泡沫。

  2pH

  不同的丝状微生物对pH的要求不一样,amarae的生长对pH值极敏感,最适宜的pH值为7.8,当pH值从7.0下降到5.0——5.6时,能有效地减少泡沫的形成。这主要是因为低的pH值超过了产生泡沫的微生物群落对pH的极限。因此当pH值为5.0时,就能有效控制其生长。但是pH值的变化也会引起活性污泥的不适应,从而产生泡沫现象。

  3溶解氧

  生物泡沫中的诺卡氏菌群是严格好氧的微生物,在缺氧或厌氧的条件下,都不能利用基质生长,但并不会死亡,而丝状菌有所不同,其可以利用硝酸根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因此即使在现有的脱氮除磷系统中的缺氧段或是厌氧段,仍可以顺利生产。当溶解氧不足,且系统是低负荷运行时,容易产生反硝化泡沫。

  4曝气方式

  不同曝气方式所产生的气泡不同,而微气泡或小气泡比大气泡更有利于产生生物泡沫,并且泡沫层易集中于曝气强度低的区域。

  5温度

  与生物泡沫形成有关的菌类都有各自适宜的生长温度和最佳温度,当环境或水温有利于菌类生长时,就可能产生泡沫现象。不仅如此,温度还会对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导致生物泡沫的产生,这可以从许多生物泡沫的产生具有季节性看出。

  泡沫的危害

  1.影响仪表的正常显示,特别是采用DCS自动控制的污水处理厂,会造成系统的误操作。对超声波液位计来说,会造成虚假液位,严重时引起泵的空转;污水处理站总排口采用明渠流量计的,可能会造成总排口污水流量的误差。

  2.影响环境。大量的生物泡沫产生后,蔓延到走道板上,影响正常的维护。生物泡沫冬可能会结冰,清理较困难;夏天会遇风飘荡,形成不良气味,严重污染环境。

  3.采用表面曝气的设备的工艺,生物泡沫具有粘滞性,会阻止正常的曝气充氧,使混合液的溶解氧降低。

  4.有的生物泡沫还可能进入二沉池,造成外排水的SSCODcr等污染物增加。

  泡沫的控制方法

  1喷洒水

  高速喷洒的水流或水珠能打碎浮在水面的气泡,被打散的部分污泥颗粒重新恢复沉降性能,可以减少泡沫。通过喷洒水,可以减少泡沫,如果对好氧池做喷淋,则可以达到长期消泡的效果。尽管喷洒水不能从根本上消泡,却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方法。

  2投加化学药剂

  投加化学药剂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泡沫问题,而且操作简单。但投加化学药剂在解决泡沫问题的同时也会对污泥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使用化学药剂后,对出水水质会产生较大影响和剩余物质的处理也都是问题。

  常见的投加药剂:(1)投加氯和氧化剂;(2)投加混凝剂;(3)投加消泡剂和植物油。

  3缩短污泥停留时间

  降低曝气池的污泥停留时间,也就是降低细胞平均停留时间,能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过程中的生物泡沫。降低污泥停留时间,实质上是种生物筛选策略,即利用发泡微生物平均世代时间较长的特点,抑制发泡微生物在曝气池中的过度增殖或将其排除出去,达到控制生物泡沫的目的。

  4向曝气反应器内投加载体

在一些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移动或固定填料,使一些易产生污泥膨胀和泡沫的微生物固着生长,这既能增加曝气池内的生物量、提高处理效果,又能减少或控制泡沫的产生。

 

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或超3500亿!废水处理方法不断创新突破

来源:环保在线

导读:医药中间体废水问题大,那么如何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也成为业内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今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医药中间体废水处理问题也被越来越重视,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法也逐渐诞生。

医药中间体是一种化工产品,用于药物合成当中,涉及的种类有2000多种。但同时,医药中间体废水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难以处理的工业废水。“合成步骤长、中间体繁杂、分子结构稳定,使医药中间体废水成分非常复杂,含有大量有毒、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以及Cl-SO42-等无机盐,”业内表示,医药中间体废水具有高COD、高氨氮、高盐、高色度的特点,是目前化工环保工作的重难点之一。

医药中间体废水问题大,那么如何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也成为业内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今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医药中间体废水处理问题也被越来越重视,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法也逐渐诞生。

如目前对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而言,采用生物处理+物化处理时能达到的较好的效果,也是现在处理这类废水的主流方式。业内表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掉那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从而使得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提升,为后续的生物处理创设了条件。

而微电解和芬顿氧化法都是可以做到提高可生化性和降解有机物的目的,两者也是常用的废水处理组合。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前者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对废水进行处理,不但可以去除部分难降解有机物,还可以改变部分有机物的形态和结构;后续的芬顿氧化阶段只需投加H2O2,与微电解排放的亚铁离子结合成Fenton试剂,产生氧化性极强的·OH,可以将有机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厌氧和好氧都是生物法的一种,它们的组合则成了医药中间体废水处理的生化处理系统。业内表示,UASB反应器是厌氧的一种,废水被尽可能均匀地引入反应器的底部,向上流动流过包含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的污泥床,厌氧反应即发生在废水与污泥颗粒的接触过程中。UASB反应器阶段去除了大部分的有机物(COD去除率可达到80%),且大分子降解成小分子,提高了可生化性。该人士表示,厌氧+好氧的接触氧化池组合不仅是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并且废水经该系统后,COD得到了去除,氨氮污染物也可部分去除。

医药中间体因废水COD高、生物毒性高,常规微生物难以耐受医药中间体废水中有毒污染物,无法直接进行常规生化处理,可采用化学氧化的方式进行部分去除,降低其生物毒性后进行生化处理。化学氧化方法包括:臭氧氧化、次氯酸钠氧化、臭氧—双氧水联用氧化、Fenton氧化等化学试剂氧化,以及湿式氧化、电解氧化、光氧化、高温裂解等氧化方法。但业内指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工艺流程长,需要较大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还有技术人员介绍了一种应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开发的蓝碧清生物菌,由100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群,针对医药中间体废水的高COD、高毒性、高盐分等特点进行废水处理。蓝碧清生物菌在ABRSBRMBR等多种工艺上都可应用。与常规微生物相比,蓝碧清生物菌的优点在菌种来源、种类数量、分解能力、脱色能力、耐盐能力、耐毒性能力、抗负荷能力、抗冲击能力等多方面。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项医药中间体废水的处理实验和工程实施上,医药中间体废水经蓝碧清生化处理后,均可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回收。

此外还有环保企业还表示,公司为某药企开发了用“LFD多相催化氧化+LCO催化氧化+BAF”的深度处理改造方案。据介绍,LFD多相催化氧化与LCO催化氧化两级高级氧化技术相结合,直接氧化分解部分有机物,同时对部分难降解有机物破环断链,提高废水可生化性,BAF生物滤池利用破环断链后的可生化性COD作为碳源,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使出水稳定达标。

如今环保监管趋严对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形成了较大的压力,环保不达标同时又缺乏资本进行环保投入的企业在趋严的环保监管下因不能满足监管要求只能逐步退出市场。但与此同时具有环保技术和资本优势的企业也将迎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据预计,2022年中国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3501亿元。而加强医药中间体废水问题处理是重要方面,相关企业不容忽视。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学术会议:

第十七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中国 青岛市   2023811日-2023813

一、会议信息

交流近年来我国古地理学和沉积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研讨古地理学和沉积学今后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能源矿产勘探开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

二、重要时间节点

会议召开时间: 2023/8/11    2023/8/13

论文提交日期: 2023/4月底    2023/7/15

三、联系方式

陈世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18253298538,邮箱chenshiyue@vip.sina.com

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18366201873,邮箱wangjian8601@upc.edu.cn

鄢继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18363933026,邮箱upcyanjihua@sina.com

  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18514619175邮箱liangchao0318@163.com

四、参会指南

见官网:http://www.csmpg.org.cn/tzgg2017/202210/t20221018_6533225.html

 

16届建筑材料与构件耐久性国际会议(XVI DBMC

线上会议   20231010日-20231013

一、会议信息

每三年一届的 DBMC(建筑材料与构件耐久性)会议在土木工程与建筑领域已经被公认为进行科研与学术知识交流的高质量论坛。过去的15 DBMC 会议为整个工程界所面临的一些关键性挑战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和解决方案。今天,工程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动员起来,在全球范围内解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清华大学将于20231010-13日在中国北京召开第十六届 DBMC 会议。会议为期4天,由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的组织团队与支持机构共同举办。第十六届 DBMC 将关注建筑行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促进材料和数据科学家以及土木和环境工程师之间的多学科交流和合作。会议主题包括:创新建筑材料、结构与材料耐久性和长期性能、气候变化与城市韧性、智能建造和全寿命周期工程。第十六届 DBMC会议将为学者和工程师,特别是学生和年轻从业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二、重要日期

首次论文征集:2022/7/30 

摘要提交:2022/12/31

摘要接收:2023/1/31

全文提交:2023/3/31

全文接收:2023/5/31

注册参会:2023/1/1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协办单位

International Union of Laboratories and Expert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ystems and Structures (国际建筑材料实验室与学者联盟,RILEM)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国际建筑创新理事会,CIB)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美国混凝土协会,ACI)

四、联系方式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北京 100084,中国

邮箱:dbmc2023@mail.tsinghua.edu.cn

网址:https://dbmc2023.civil.tsinghua.edu.cn

微信公众号:DBMC2023

联系电话:+86 10 6279 6834(国际) (10) 6279 7993(国内)

 

招聘信息:

复旦大学刘云圻院士/赵岩团队招聘博士后及项目制科研人员若干名

博士后岗位描述:

 

研究领域:

1.有机/柔性/可拉伸电路设计、制备及光、电、生物传感器件;

2.光电功能有机/聚合物材料设计、合成;

3.可拉伸共轭聚合物聚集态结构表征;

4.有机/聚合物半导体载流子传输的计算、模拟。

 

博士后应聘条件:

1.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材料、化学、物理、半导体或高分子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 在一流国际刊物上以主要作者发表过研究论文,具有良好的英文科技文写作能力;

3. 具有有机电子器件、传感器研究经历者优先;

4. 有志从事科学研究,有优秀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博士后薪资待遇:

课题组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25-40万),按个人背景及工作情况浮动,组内目前平均超过30/年。

复旦大学提供条件优越的公租房及其他配套,包括博士后公寓和子女入学等,具体政策请咨询复旦大学人事处博士后办公室。

课题组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完备的设备及实验条件,并协助申请包括博新计划、上海市超博在内的各类人才计划及基金(已有多人成功申请)

 

联系方式:

赵岩,邮箱:zhaoy@fudan.edu.cn

申请邮件请附带完整的个人简历,邮件主题注明“博士后应聘”。

本招聘启事长期有效

 

项目制科研人员岗位描述: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项目制科研人员(博士)1

1、参与重要科研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

2、负责实验室科研项目事务管理、大型实验仪器管理、项目协调和沟通工作;

3、协助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招聘条件及要求:

1、博士学历,有大型分析测试仪器(SEMXRDAFM、气相沉积系统等)相关工作及管理经验者优先考虑

2、具备良好的中英文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3、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协调、组织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身体健康,能长期稳定从事日常实验室及大型设备管理工作,并有长期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意愿。

 

用工方式:项目制科研人员,与复旦大学签订聘用合同、人事关系进校。任期内享受复旦大学在编人员福利,参照复旦大学有关规定提供优厚待遇,其他待遇面谈。

 

联系方式:

赵岩,邮箱:zhaoy@fudan.edu.cn

请发送完整版个人简历至上述邮箱,邮件主题注明“项目制科研人员应聘”。

截止时间:至录用到合适人选为止

 

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主页:https://mmd.fudan.edu.cn/

刘云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分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发展了高性能分子材料的设计思想,提出了性能调控的新方法,合成了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新型π共轭分子材料。研究生长高质量单晶石墨烯,制备氮掺杂的石墨烯以及对石墨烯电学性能的调控,发展出在介电层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新方法。发表SCI论文700余篇(其中160余篇发表在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上),他人引用4万余次,h因子大于90,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0项,出版专著一部及19章节,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150余次。20072016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项,2017年度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2019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目录。曾任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重大科学前沿领域第四届专家咨询组副组长、有机固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和Scientific Reports, Nanoscale, Flexible Printed ElectronicsACS Materials Letter6种期刊的编委/顾问委员会成员。

 

赵岩,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高层次人才计划支持,获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围绕聚合物半导体加工工艺及在可穿戴电子中的应用,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dv. Mater.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引用6000余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大项目等重要科研任务,担任SmartMatChinese Chemical Letter期刊青年编委,在美国化学会(ACS)年会、ChinaNano、中国材料大会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20余次,组织2019年全国光电功能分子材料与器件青年论坛并担任主席,作为会议组织委员会共同主席组织第16届国际晶体管会议等学术会议。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冲击与耦合效应课题组招聘

因工作需要,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固耦合系统力学实验室冲击与耦合效应课题组拟招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人员1名,具体情况如下。

 

一、 高分子材料精细化研究及性能优化(1名)

1.岗位职责

1)主持TPUTPE等工程材料的精细化力学性能研究、工艺优化、合成打样等;

2)主持或参与TPUTPE等工程材料的工程化应用研究。

3)完成课题组的其他任务;

4)工作地点力学所中关村园区或怀柔园区。

2.应聘条件

1)高分子材料、化学工程、化学、材料学、材料工程等相关专业博士应届或毕业三年以内,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有TPUEVATPE、橡胶等项目经验者优先;

3)身体健康,动手能力强,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 岗位性质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三、 岗位待遇

按中科院力学所特别研究助理人员有关规定执行,年薪25-30万元,绩效考核视项目承担情况而定,特别优秀者上不封顶。

 

四、 报名要求

1.报名截至时间:长期有效

 2.应聘者需提供以下材料:

1)个人简历;

2)学历、学位证书和身份证复印件;

3)相关业务能力证明材料等。

3.特别说明:

1)邮件标题请按照“应聘冲击与耦合效应课题组特别研究助理+姓名+日期”格式填写;

2)应聘人员需按时到岗、全职参加工作。

 

五、 报名方式

有意者请将申请材料用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到招聘邮箱,请同时将证书和论文等相关材料扫描成pdf一并发送,来人恕不接待。初审通过者,通知面试。

 

六、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中国科学院力学所人力资源处

邮政编码:100190

电话:010-82544256

邮箱:hujialu@imech.ac.cn

网址:www.imech.ac.cn

 

附件:

https://talent.sciencenet.cn/upload/2022/20220817145529740.docx

 

学术期刊:

Water ResearchVolume231

Potential bacterial isolation by dosing metabolites in cross-feedings

A bilevel data-driven method for sewer deposit prediction under uncertainty

Health risk posed by direct ingestion of yeasts from polluted river water

Enhanced energy recovery from landfill leachate by linking light and dark bio-reactions: Underlying synergistic effects of dual microalgal interaction

Evaluating the sources and fate of nitrate in riparian aquifers under agricultural land using in situ-measured noble gases, stable isotopes, and metabolic genes

High-rate activated sludge at very short SRT: Key factors for process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COD fractions removal

Magnetic confinement-enabled membrane reactor for enhanced removal of wide-spectrum contaminants in water: Proof of concept, synergistic decontamination mechanisms, and sustained treatment performance

Numerical modeling of microplastic interaction with fine sediment under estuarine conditions

Geospatial analysis reveals a hotspot of fecal bacteria in Canadian prairie lakes linked to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s

A chrysotile-based Fe/Ti nanoreactor enables efficient arsenic capture for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Photoinduced transformation of ferrihydrite in the presence of aqueous sulfit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repartitioning of Cd

Basket anode filled with CaCO3 particles: A membrane-free electrochemical system for boosting phosphate recovery and product purity

Transition of source/sink processes and fate of ammonium in groundwater along with redox gradients

Identification of key surfactant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leachate foaming and its influence mechanism

Properties and metal binding behaviors of sedim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SDOM) in lakes with different trophic stat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 comparison and summary

Advanced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by simultaneous coupling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and powdered carbon with ultrafiltration: Role of GAC particle shape and powdered carbon type

部分期刊最新目录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3091708

Applied Ocean Researc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1411187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http://www.hydrol-earth-syst-sci.net/recent_papers.html

Journal of Sea Researc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3851101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Ocean Engineering: http://www.cqvip.com/qk/71223X/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1411136

Ocean Engineering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298018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0049-6979/

Water Research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431354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ttp://www.waterjournal.cn:8080/water/EN/volumn/home.shtml

 

网络精华:

科学家揭示土壤碳在水体中的归宿

(摘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865.shtm

近日,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冯晓娟团队通过微宇宙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水动力条件决定了土壤碳在水体中的归宿,即扰动水体促进土壤碳矿化,静水沉积环境则促进土壤碳埋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水研究》。

侵蚀是全球最普遍的土壤退化问题之一,并在极端降水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日趋严峻。据估算,约30%的土壤碳在侵蚀过程中进入水体,其在水环境中的归宿对区域碳核算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关于土壤碳在水体中的归宿(加速矿化或埋藏保存)和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团队通过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发现,团聚体含量是影响扰动水体响应比的主要因素,这可能是由于扰动破坏了团聚体,释放了原本被团聚体保护的有机碳。相比之下,水溶性有机质的分子量则是影响静水体系响应比的主要因素,表明土壤有机质组成决定了土壤碳在静水沉积环境中的埋藏潜力。

通过流域尺度的预测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在团聚体(或黏粒)比例较高、以酸性土壤为主的流域中,土壤碳进入扰动水体后,矿化速率可提高9倍;而以砂粒和碱性土壤为主的流域,侵蚀后土壤碳的矿化速率只有土壤系统的1-2.5倍。该研究不仅表明土壤碳在水体中的归宿对区域碳平衡有重要影响,还强调了水动力条件和土壤性质对土壤碳在水体中的归宿有决定性作用,为评估陆-水传输中的碳通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ESR:系统阐述青藏高原地气之间水热通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

(摘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13.shtm

青藏高原巨大的抬升地形可接收大量太阳辐射,形成独特的热力干扰源,对区域大气循环和亚洲季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主要通过地表和大气之间能量和水分的交换过程实现。然而,青藏高原极端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复杂多样的下垫面状况,使得青藏高原地气之间水热通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马耀明研究员等与合作者经过三十多年艰苦努力,建成了青藏高原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过程观测网络平台(图1)。利用该平台,研究团队从地气之间水分和能量交换的观测研究入手,回顾了地表辐射和能量通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地表标量粗糙度长度的量级及其日变化规律、大气边界层风、温、湿廓线的时空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图2);汇总了青藏高原地气之间水热通量交换的卫星遥感应用方面的发展脉络,包括青藏高原水分和能量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分布、不同时空分辨率的卫星遥感资料应用,以及青藏高原陆地和湖泊蒸发水资源总量的估算及变化趋势等;评述了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模型模拟的发展,特别强调了风吹雪过程、积雪过程、冻土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区域气候模式与陆面模型耦合等。

作者在文中呼吁加强青藏高原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的综合观测研究,特别是青藏高原复杂地形条件下云降水过程的观测,以及机器学习与大涡模拟等方法在地气间水热交换过程方面的应用研究亟需引起重视。

近期,上述研究成果以“Comprehensive study of energy and water exchang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 review and perspective: From GAME/Tibet and CAMP/Tibet to TORP, TPEORP, and TPEITORP”为题,发表于国际顶级地学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我所马耀明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我所王宾宾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仲雷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获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2019QZKK01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5031、42230610、41522501、41275028、42075085)共同资助

 

国际最新研究:富士山巨大地下水和泉水网络由深部含水层滋养

(摘自: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89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