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文摘,第43卷,第3期

发布时间:2022-08-10 访问量:1777

新闻报道:

重庆市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来源:水利部网站

本站讯 2022722日,重庆市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该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一座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输水干渠沿线城镇用水、农业灌溉及农村人畜饮水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37.53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库枢纽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枢纽工程主坝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水库总库容1.52亿m3,输水工程线路总长25.03km,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为1.04亿m3,设计灌溉面积为5.01万亩。

工程于20163月正式开工,202012月完成下闸蓄水阶段验收。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重庆市南岸区和巴南区供水及农业灌溉等问题,助推重庆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水利部新批复7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

来源:水利部网站

本站讯 近日,水利部批复了长江流域的湘江、赣江、信江、资水,淮河流域的池河、白塔河及高邮湖,以及松辽流域的霍林河等7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明确了这些江河流域及相关省份地表水开发利用相关控制指标,为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湘江是洞庭湖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流经湖南、广东、广西、江西4省(自治区),干流全长856公里,流域面积9.48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806.8亿立方米。湘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明确了不同来水条件下湖南、广东、广西、江西4省(自治区)的水量分配份额,以及全州等14个主要断面下泄水量、最小下泄流量控制指标。

赣江是鄱阳湖水系的第一大河,流经江西、福建、湖南和广东4省,干流长766公里,流域面积8.09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720亿立方米。赣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明确了不同来水条件下江西、福建、湖南、广东4省的水量分配份额,以及丰州等7个主要断面下泄水量、最小下泄流量控制指标。

信江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流经江西、福建和浙江3省,干流长328公里,流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86.5亿立方米。信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明确了不同来水条件下江西、福建、浙江3省的水量分配份额,以及二渡关等6个主要断面下泄水量、最小下泄流量控制指标。

资水是长江中游右岸洞庭湖水系的重要支流,流经广西、湖南2省(自治区),干流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48.8亿立方米。资水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明确了不同来水条件下广西、湖南2省(自治区)的水量分配份额,以及邵阳等6个主要断面下泄水量、最小下泄流量控制指标。

池河位于淮河中游南岸,流经安徽、江苏2省,干流全长207.5公里,流域面积0.5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2.87亿立方米。池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明确了不同来水条件下安徽、江苏2省的水量分配份额,以及旧县闸断面下泄水量控制指标。

白塔河为淮河下游入高邮湖的主要支流,流经安徽、江苏2省,全长110公里,流域面积0.16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5.52亿立方米。高邮湖为淮河下游的大型湖泊,地跨安徽、江苏2省,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白塔河流域及高邮湖水量分配方案明确了不同来水条件下安徽、江苏2省的水量分配份额,以及天长(白)等主要控制断面下泄水量控制指标。

霍林河是嫩江右岸一级支流,流经内蒙古、吉林2省(自治区),全长590公里,流域面积3.66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5.98亿立方米。霍林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明确了不同来水条件下内蒙古、吉林2省(自治区)的水量分配份额,以及白云胡硕等2个主要断面下泄水量控制指标。

今年以来,水利部已新批复11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全国计划开展水量分配的94条跨省重要江河,目前已累计批复74条。水利部指导督促各省份累计批复346条跨地市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下一步,水利部将进一步加大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推进力度,强化水量分配方案实施监管,为全面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提供重要支撑。

 

水利部部署南海热带低压暴雨洪水防范工作

来源:水利部网站

本站讯 8317时,我国南海海面活动的热带扰动加强为热带低压,并于84940分前后在广东省惠东县沿海登陆,预计将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受其影响,84—6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大到暴雨,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要求严密防范热带低压登陆形成的暴雨洪水,确保安全。84日上午,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主持防汛会商,分析研判华南地区雨情汛情形势,安排部署防御工作,要求滚动监测预报,科学调度水工程,强化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低洼地区预警转移等措施。水利部向有关省区水利厅一省一单发出通知,通报强降雨覆盖县区及水库名单,要求落细落实各项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派出2个工作组分赴广西、广东,督促指导地方做好相关工作。

 

AI治水年节水98个西湖?智慧水务突出重围

来源:环保在线

导读:细数之下,被智慧水务发展提携着加速发展的细分领域多样,产业扩张指日可待

有人说智慧水务好,智慧水务需要走上更大的发展舞台,也有人说智慧水务只是个噱头罢了。两极分化中,你真的了解智慧水务吗?智慧水务这个概念究竟有多大?

业内人士直截了当地表示,智慧本身确实是一个虚化的东西,但对于水务行业而言,又是较为明晰与具体的。这个概念与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脱不开关系,更与数字化进程的加速联系密切。

目前,华为、阿里、百度等大厂纷纷拓宽了自己的产业方向,凭借着自己在数字化技术方面的优势,进了智慧水务这艘大船。此前有媒体报道,百度智能云为广州白云区打造的智慧水务平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节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管网漏损问题下,百度智能云通过建立AI模型对用水量精细化预测。据统计,该智慧水务平台实现了城市公共全网漏损率降低近2个百分点,这个概念若按全国城市和县城供水量计算则相当于节约了98个西湖!

2022年度我国水利建设工作迎来了全面提速,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中,水利项目投资规模已经达到4000多亿,环保水圈估计,其中智慧水务市场投资就可能已经占到了百亿元,智慧水务仍处于猛增长加速段。

多方预测结果表示,我国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仍有持续扩大的态势。智慧水务建设推进中所需要的硬件、软件等多方面配置都有持续发展的空间,硬件设备包括智能水表、阀门、水泵等;软件设备包括智能技术、自动化运行方案、集成化平台等。细数之下,被智慧水务发展提携着加速发展的细分领域多样,产业扩张指日可待

目前,我国智慧水务行业仍处于初阶探索阶段,行业保持着稳定增长,也不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涉足智慧水务,期待在该领域扩充出一大发展优势。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40亿元上下,相较于5年前几乎翻了个翻。距离下一个140亿元突破的到来,时间线可能还会缩短。

此外,还可以看到,智慧水务的发展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将地方水务的各个环节融合、紧牵,逐步形成系统化、一体化的过程,愿意相信,统筹管理模式将实现水务行业更高效的发展。在各方的支持与企业的良性竞争下,智慧水务行业发展速度或许将比预期的更快。

 

什么污染需要用千年时间净化?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被点名

来源:环保在线

导读: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引起重视,防治升级态势渐趋明朗,我国地下水环境管控水平加强中!

水污染问题大家都普遍关心,而地下水面临的重金属污染的挑战也不得不引起重视。作为分布最广的水源之一,地下水这个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和战略资源,时刻关系着人们的饮水安全。破解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问题,尽快建立起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网络尤其关键。

曾经,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马中院长认为,完全净化已被重金属污染的地下水极其困难,要想净化已渗透到深层的地下水污染可能需要1000年的时间。这也充分印证了污染与治理的不对等性,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问题,并展开广泛调查研究解决这个大麻烦

据了解,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物质包括汞、铬、铅、砷等,它们无法被分解,常常被生物富集,随之进入食物链,影响动植物发展,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若人类长期饮用重金属有毒物浓度较高的地下水时,可能产生肢体麻木、骨骼软化萎缩、毒害中枢神经等系列问题。

污染难净化,且毒害性强,业内投入的研究力量也在随之加大。针对修复技术,有研究表明重金属地下水污染治理的途径有改变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使其变成单质或化合物沉淀,增强其稳定性,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改变金属离子价态,大幅降低毒性。应对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应急处理技术、支撑有色金属矿区地下水污染源控制-阻断-修复技术等等,污染防治的手段不断充实,地下水面临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在逐渐减轻。

也因当下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关注度逐渐攀升,有以重金属污染防治相关业务为主营的企业正着手准备闯关创业板。根据上交所的消息显示,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将于202282日审议一家名为赛恩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事宜,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重金属污染防治。可以想象,重金属污染防治水平升级,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自然也在乘风之列。

包括关注度一向很高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曾多次通报了多起地下水污染案例,除了对地方地下水污染情况的批评与督促,更重要的是为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起到警示作用,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按《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要求,到2035年,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控制度和长效机制,重金属污染治理能力、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和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重金属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有效控制。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防治升级态势渐趋明朗,我国地下水环境管控水平加强中!

 

学术会议:

2022中国水大会(中国水利学会2022学术年会)

中国河南省郑州   20221020日-20221024

一、会议信息

各分支机构、省级水利学会、单位会员及有关单位:

中国水利学会学术年会自2000年创立以来,始终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紧密围绕水利中心工作,针对当年涉水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了深入和细致研讨,为支撑水利科技进步发展、助力水利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材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当前水利发展需求,为更好地发挥学术会议学术引领作用,突出交叉学科、多领域的交流融合,经研究,决定自2022年起将中国水利学会学术年会更名为中国水大会2022中国水大会拟于9月中下旬在郑州举办。大会会期3天,第一天为大会开幕式、主旨报告和特邀报告;第二天为分会场学术研讨;第三天为技术调研。同期还将组织展览展示、成果颁奖、竞赛等配套活动。

为充分发挥各单位学科、人才、组织等优势,现面向各单位遴选分会场承办单位、分会场主题,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遴选范围

中国水利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省级学会、单位会员等。

(二)分会场设置原则

1.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和水旱灾害频发的新老水问题,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突出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水利科技问题。

2.以解决水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的水利科技合作。

3.强调科技的传承、创新、发展,鼓励将往届分会场办成连续性、系统性的品牌分会场,不断提升分会场举办方在本学科的号召力和行业影响力。

4.积极鼓励各分支机构(省级学会)、各单位参与或联合举办分会场,分享最新、最前沿的学术成果,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三)分会场设置要求

1.数量及规模。大会分会场数量不限,单个分会场规模控制在100人左右,参会代表以一线科技工作者为主。国际分会场交流语言为英语,规模不少于40人。

2.分会场管理。每个分会场设主席1名(联合举办可多设),学术秘书1-2名,负责本分会场论文的征集、评审录用,组织分会场报名参会,安排分会场日程等。

3.活动安排。各分会场活动时间、地点服从大会统一安排;各分会场除组织本分会场参会人员参加大会开幕式、主旨报告和特邀报告外,需组织半天或1天的学术交流活动。

4.论文征集、评审、出版。分会场论文的征集由各承办单位具体负责。欢迎和鼓励作者在大会上首次公开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论文评审工作由各分会场学术委员会具体负责,并在规定时间内通知入选论文作者。入选论文将由中国水利学会统一安排正式出版。

分支机构举办分会场,承办竞赛和智库等活动,将作为年度评估的重要指标。

(四)申报要求

请于2022329日前将《2022中国水大会分会场报名表》(附件1)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五)其他事项

大会将同期举办第五届水利青年科技论文(英文)竞赛。论文投稿、竞赛、大会报名及相关事项请关注后续通知。

大会举办时间、地点、规模等可能会根据国家疫情防控要求进行调整,分会场承办单位要提前制定相关预案。

 

二、重要日期

•  会议召开时间: 2022/10/20    2022/10/24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姗姗

联系电话:010-63204851

电子邮件:1063145120@qq.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16号中国水利学会

 

2022(第十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

中国江西南昌   20221015日-20221017

各有关单位及个人:

为积极推动航空科技创新,表彰先进科技成果,促进航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追踪科技前沿、交流创新思想、精准对接航空产业需求服务的学术平台。中国航空学会每两年举办一届青年科技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

2022(第十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将于202210月在南昌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航空科技的创新与持续发展,论坛由主会场、若干专业分会场以及学会多个青年科技人才活动组成,主会场将邀请有关领导和院士专家围绕航空科技发展现状、前沿趋势、未来展望、重大工程需求等方面做主题报告,分会场将围绕航空领域的各主要技术开展专业交流。

论坛面向国内征文,优秀论文将根据作者意向推荐至《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航空学报》《航空动力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航空材料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航空工程进展》《机械科学与技术》《航空发动机》《测控技术》《失效分析与预防》等期刊正刊,其它由论文集收录的英文论文由EI检索,中文论文由《第十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正式出版(CNKI检索),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并积极参会。现将有关征文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对象

论文作者原则上为不超过45岁的青年科技人员。

 

二、征文范围

1.航空科技与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

2.飞行器(含固定翼、旋翼、新型概念型飞机等)设计与总体优化关键技术,空气动力学及飞行力学,结构设计;

3.先进航空材料(含复合材料)与制造技术;

4.先进航空推进技术;

5.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航空机载系统、机电技术,环控、救生技术,多电飞机和全电飞机关键技术,航空测试技术;

6.临近空间飞行器关键技术;

7.无人驾驶航空器及其相关技术;

8.通用航空飞行安全;

9.民航交通运输;

10.其它相关技术。

 

三、论文要求

1.内容新颖、主题明确、能够反映作者近期的研究进展或成果,文献综述类论文必须包含作者的独立见解;

2.未在国内外出版物或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公开发表;

3.论文不得涉密,投稿时须同步提交不涉密证明材料,所有证明材料应加盖所在单位保密部门专用章或单位公章(作者单位无保密部门),未提交不涉密证明材料的稿件按无效投稿处理;

4.论文格式必须与本届大会论文模板(见附件)一致并包含模板中的全部内容,否则不予录用,字数限6000字以内;

5.英文论文语法表达问题将会影响论文录用,请投稿人注意。

 

四、投稿要求

1.投稿论文的作者中需至少有一人到会交流,未到会交流的论文不予出版、推荐;

2.投稿人原则上应为论文作者;

3.作者可根据专业方向和论文水平在备注栏填写唯一意向期刊名称,经评审未推荐到意向期刊的录用论文收录至论文集并送相应检索机构,若不接受非期刊出版请同时在备注栏标注;

4.投稿时须在系统中同时提交论文的WORDPDF版本;

5.不涉密证明材料应于515日前发送至cuizj@csaa.org.cn。不涉密证明材料应由所在单位保密部门出具,未设置保密部门单位应在证明材料中注明情况,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6.大会论文集录用中文论文须缴纳版面费1500元(5页内,含5页)、大会论文集录用英文论文(EI检索)须缴纳版面费2500元(7页内,含7页),超页均按200/页增缴;其余期刊录用论文版面费由相应期刊按期刊标准自行收取;

7.无论录用与否,原稿均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五、投稿方式

投稿作者进入中国航空学会信息化平台PC端,注册账号后进入“2022(第十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进行投稿,平台网址:https://xcx.csaa.org.cn/client/index.html

注意:在投稿过程中没有提交成功或后续需补充的文件及信息请于515日前统一编辑邮件发送至cuizj@csaa.org.cn,并在邮件中写明论文题目及作者。补充材料包括但不限于:(1)已投稿但未备注意向期刊;(2)不涉密证明;(3)英文论文所需的CTP&Author Name List;(4)没有及时上传的论文PDF版。

 

招聘信息: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重点引才岗位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国际力学界享有盛誉。

力学所现设有6个科研部门,包括: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HD)、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NML)、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LMFS)、宽域飞行工程科学与应用中心(WESA),以及中国科学院空天飞行科技中心。

力学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名。力学所先后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和各部委各种科技奖230余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0项,中国科学院和部委级一等奖24项。力学所是我国最早招收研究生、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之一。

十四五期间力学所将继续坚持工程科学思想,聚焦我国在空天、海洋等国家战略领域中的重大需求,引领非线性耦合的多尺度力学理论与超常环境下力学工程的前沿研究,在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等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着力发展高超声速飞行、跨域海洋航行器、空间引力波探测等核心关键技术,推动力学与其他工程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深度交叉,构建从原始创新到技术突破再到系统集成的技术科学创新链,建设国际一流的力学研究中心和科教融合的工程科学研究基地。

诚挚欢迎有志青年加盟力学所,我们携手并进、共襄发展。

 

一、招聘方向

本次招聘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和在职人员,岗位招聘专业包含但不限于: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生物力学、爆炸力学、冲击动力学、水动力噪声、计算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类、气动声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数学类、物理学、化学类、生物学类等诸多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

招聘重点方向及岗位数量设置如下。

 

重点方向1:新型高超声速飞行技术与验证

主要研究方向:跨流域飞行技术及验证、临近空间可重复使用高超飞行器技术及验证、助推运载器系统设计与集成、高超声速飞行地面综合研究平台和测试技术、高速飞行器数字孪生。

岗位数量:10个。

 

重点方向2:微重力流体物理与引力波探测

主要研究方向: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引力波探测及微重力条件关键技术验证、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岗位数量:5个。

 

重点方向3:湍流与跨域海洋航行器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非均衡湍流与工业湍流软件核心技术、跨深域潜航器的环境载荷与隐身机理、跨介质航飞器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

岗位数量:5个。

 

重点方向4:强动载效应与极端服役可靠性

主要研究方向:强动载效应的介尺度理论与精准预测、极端环境下材料的高性能化和服役可靠性、复杂热力载荷下高速目标的高效HS机理、极端环境下国产化装备关键部件结构完整性评价。

岗位数量:5个。

 

重点方向5:流域与海洋工程复杂力学环境预测

主要研究方向:深厚覆盖层水电开发中工程灾害机理及防治技术、新型海洋工程结构的流固耦合理论与安全评估方法、天然气水合物、深海油气高效开采方法与新技术。

岗位数量:5个。

 

重点方向6:跨尺度生物力学与力学医学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跨尺度力学-生物学耦合机制与力谱-荧光谱耦合关键技术、分子芯片/细胞芯片/类器官的工程化构建与力学调控、心脑血管的跨尺度力学模拟与智能化医疗器械技术。

岗位数量:5个。

 

重点方向7:新型空天动力与高焓流动光电特性预测

主要研究方向:宽速域宽空域组合动力原理和技术、高马赫数吸气式推进机理及其试验技术、提升高焓设备性能的新方法及其关键技术、高马赫数气动光学效应研究。

岗位数量:5个。

 

重点方向8:基于机器学习的非线性多尺度力学

主要研究方向:数据融合的非线性多尺度力学理论、模型和方法、力学智能模拟算法、流体湍流和固体破坏精准预测、复杂系统智能优化与控制技术,应用于未来轨道交通、新一代飞行器、非常规能源与节能降碳等重大需求。

岗位数量:5个。

 

二、招聘条件

 1.科研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为人正派,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2.年龄一般应在35周岁以下,条件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3.身体健康,与本单位职工没有血缘亲缘关系。

 

三、岗位待遇

 1.择优解决北京户口:为优秀的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留学回国人员解决北京户口;

2.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完善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3. 工作地点相对灵活,北京中关村、北京怀柔)、广州南沙三地可选;

4.提供完善的福利保障,员工食堂、人才公寓、带薪年假、年度健康体检、各类其他福利等;

5.完善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和培训体系;

 

6.丰富多彩的职工集体活动;

7.配合中科院“3H”工程,协助子女入园入学。

 

四、报名要求

1.报名截止时间:202288日。

2.应聘者须提供以下材料:

1)所岗位申请表(附件1);

2)学历、学位证书、成绩单、身份证和有关技能证书复印件;

3)获奖证书复印件;

4)论文、专利、专著目录及代表性论著。

3.特别说明:

1)如为应届生,需在20228月底之前按时拿到学历学位证书;

2)邮件标题请按照应聘重点方向序号-姓名-专业-毕业学校-最高学历-毕业时间填写;

3)欢迎研究领域与招聘岗位相关或相近的人员积极报名。

 

五、报名方式

有意者请将申请材料邮箱(zhaopin@imech.ac.cn)投递简历,请将证书和论文等相关材料扫描成图片一并发送,初审通过者,通知面试。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人力资源处,邮政编码:100190

话:82543862

联系人:曹老师

箱:zhaopin@imech.ac.cn

址:http://www.imech.ac.cn/

研究所微信公众号:IMECH_CAS

 

附件:

https://talent.sciencenet.cn/upload/2022/20220706165244888.docx

 

中科院软件所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招聘启事

中科院软件所成立于198531日,是一所致力于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件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的综合性基地型研究所(详情请查阅软件所网页http://www.iscas.ac.cn)。因工作需要,中科院软件所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现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岗位名称:研发工程师(4)

 

岗位职责:

 

1、负责ARM平台向RSIC-V平台的软件迁移工具研发(代码定位/代码推荐/版本管理/软件构建);

2、负责相关项目任务的执行,包括项目软件成果的交付与维护,项目材料的撰写,项目技术交流等。

 

招聘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具备软件开发工作经验,熟悉软件开发过程;

2、掌握ARMRISC-V汇编语言、C/C++语言、Shell脚本等;

3、了解Linux操作系统软件包管理方法和技术;

4、有RISC-V平台软件开发经验、跨CPU平台软件移植经验、程序分析经验、VS Code插件开发经验者优先。

 

应聘材料投递:

应聘者请将本人简历发送至: zhujiaxin@otcaix.iscas.ac.cn,邮件名称为姓名+应聘研发工程师

 

面试:

研究所按招聘条件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在收到材料的一个月内通知初审合格者前来面试。资格审查未通过者,恕不另行通知。本招聘有效期至招到合适人员为止。

 

待遇:

本岗位属项目聘用,工资待遇按工作业绩以及中科院软件所相关管理规定执行,优秀应聘者待遇从优

https://talent.sciencenet.cn/index.php?s=Info/index/id/20000

 

学术期刊:

Ocean EngineeringVolume261

 

COLREG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ollision avoidance algorithms: A critical analysis

Free-damped vibration analysis of Graphene Nano-Platelet nanocomposite Joined Conical-Conical-Cylindrical Shell marine-like structures

Effects of spoiler and piggyback on local scour under single and twin submerged pipes

Vortical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slender delta wing in ground effect

An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floating wind turbine tower responses using deep learning technology in the monitoring system

MIMO non-parametric modeling of ship maneuvering motion for marine simulator using adaptive moment estimation locally weighted learning

Optimising the turning performance of serial split-hull underwater vehicles

A fast and storage-saving method for direct volumetric integration of FWH acoustic analogy

Structur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ircular fish cages determin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material test

Bilinear tuned mass damper for spar-type floating wind turbines

Risk assessment of submarine pipelines: A case study in Turkey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deep-water bridge piers under combined earthquakes and wave actions

Investigation of blade-mast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a tidal turbine

Semi-analytical study of the first order horizontal force induced by oblique waves on the array of circular columns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 equipped with permeable cylinders

Effects of streamwise gust amplitude on the flow around and forces on two tandem circular cylinders

Impacts of large projects on the sediment dynam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Hengsha Shoal in the Yangtze Delta

Mechanical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ship collisions against reinforced concrete floaters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natur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hip propulsion shafting under uncertainty based on nonparametric approach

 

部分期刊最新目录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3091708
Applied Ocean Researc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1411187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http://www.hydrol-earth-syst-sci.net/recent_papers.html
Journal of Sea Researc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3851101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Ocean Engineering: 
http://www.cqvip.com/qk/71223X/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1411136
Ocean Engineering: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298018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0049-6979/
Water Researc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431354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ttp://www.waterjournal.cn:8080/water/EN/volumn/home.shtml

 

网络精华:

第二次青藏科考发布多项高原生态保护科考成果

(摘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3899.shtm

新华社西宁84日电(记者陈杰、顾玲)第二次青藏科考在水资源与水安全、生态安全屏障、区域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这是记者4日从科技部、中科院在青海西宁召开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学术交流会议上获悉的。

中科院院士傅伯杰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在水源涵养、水文调节、固碳与气候调节、科学教育与文化服务等方面具有广域甚至全球性意义。他建议加快实施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工程,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基于科考调查数据,构建了大气氧含量与海拔、气温、植被、土壤、太阳辐射、水分条件等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计算方法,认为海拔不是近地表大气氧含量的唯一控制因素,气温、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等的贡献率在50%以上。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中,科研团队通过综合分析青藏高原地表植被覆盖图、年均植被产氧量图,论证了高原大气氧含量时空格局。

“生态产品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和服务产品的总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从生态产品的使用价值、生态系统最终产品、生态产品功能量等方面提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思路,进一步构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方法和数学模型,为建立高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青藏高原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探索基于生态资源的绿色发展新模式。

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学术院长赵新全围绕“自然保护地类草地生态系统原真性保护和再野化实践”,提出自然保护地食草野生动物与放牧家畜平衡管理的举措,探索以原真性保护效果为依据的新补偿机制,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

与会专家还围绕“青藏高原大气强氧化性假设与验证”“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专家热议水电流域综合开发如何科学发展

(摘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3670.shtm

731日,“水电流域开发成就与双碳目标下的科学发展论坛”在昆明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主办,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论坛邀请多位水电和清洁能源领域专家学者,以学术报告和专家沙龙等形式,总结流域综合开发的成就和经验,展示我国水电流域开发和清洁能源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深入探讨水电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前景,促进我国水电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来自全国水电和新能源领域政产学研用各专业的130多名院士、专家、学者参会。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我国水电建设以流域梯级开发为主体,坚持“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方针,有力推动了流域水能资源的科学统筹利用,为流域的水资源调配、生态环保、移民安置、脱贫攻坚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郑声安表示,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将加快可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必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水电(含抽水蓄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柱,能够有力支撑新能源的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未来必将在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中继续担纲重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做了题为“澜沧江水电开发与技术创新”的主旨报告,报告总结了多年来澜沧江水电开发取得的成绩,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澜沧江水电开发取得的主要科技创新成果,并对未来澜沧江西藏段系列工程建设进行了展望,提出以科技创新带动重大技术难题攻关,同时充分应用“绿色和智能建造”新技术、新理念,研发应用最先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新材料,以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建设成本,降低人员劳动工作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湘华进行题为“澜沧江流域水风光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实践探索研究”的报告,报告全面介绍了澜沧江公司打造澜沧江流域水风光多能互补基地的探索实践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统筹规划基地开发、健全配套政策保障、完善电力市场、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的四点建议,对其他流域水风光多能互补基地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经理李昇进行了题为“我国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报告回顾了我国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历程与成就,全面总结了梯级水电开发的经验,阐述了新时期梯级水电开发面临的新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前景展望。

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涂扬举、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云华、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谢小平等,也针对“大渡河流域智慧化建设、运行与管理”“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与后续战略思考”“黄河上游梯级储能支撑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研究”等,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实践经验,对其他流域的智慧化工作以及国际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利用提供中国智慧。

 

研究揭示海水入侵活化稻田土壤重金属的机制

(摘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380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