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文摘,第47卷,第1期

发布时间:2023-07-10 访问量:1578

新闻报道:

水利部终止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来源:水利部网站

620日至26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西南东部南部、江南、华南西部北部等地发生了一次强降雨过程,广西大部、广东西北部、湖南南部东部、江西中部、福建西北部、浙江西部、安徽东南部、上海等地累积面雨量100180毫米,累积最大点雨量广东清远下太镇597毫米。

受其影响,广东北江干流英德、乌石段及支流连江,广西西江支流贺江、桂江、北流河,江西乐安河、信江支流白塔河,湖南湘江上游干流及支流洣水、潇水,福建闽江上游富屯溪、建溪,浙江钱塘江上游常山港,贵州乌江支流马溪河,云南泸江支流暮底河等45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最大超警幅度0.012.42米。

鉴于南方地区620日以来的降雨过程趋于结束,降雨区江河水情平稳,根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水利部于2618时终止了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水利部将继续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滚动会商研判,指导各地做好暴雨洪水防范工作。

 

安徽省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区建设工程开工建设

来源:水利部网站

628日,安徽省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区建设工程开工建设。

工程涉及安徽省淮南、合肥、阜阳、宿州4个地市9个县区4处一般行蓄洪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加固堤防111.26公里,建设堤顶道路及上堤路125.42公里等。工程估算总投资17.58亿元,总工期24个月。

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行蓄洪区保庄圩防洪排涝体系,确保保庄圩内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部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积极应对新一轮强降雨过程

来源:水利部网站

71-3日,西南东部、西北东南部、江淮东部、黄淮、华北中部南部等地发生一次较强降雨过程,100毫米、50毫米以上暴雨笼罩面积分别为6.9万、31.3万平方公里;累计最大点雨量陕西汉中渔渡坝439毫米、四川达州关坝387毫米、湖北襄阳吴店306毫米。受降雨影响,淮河上游干流及支流洪汝河发生明显涨水过程,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4省(直辖市)35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最大超警幅度0.013.49米,其中重庆长江支流朱衣河、五桥河、建南河、驴子溪、笋溪河,四川渠江支流肖口河及嘉陵江支流螺溪河,贵州乌江支流青场河及沙窝河等9条中小河流发生超保洪水,最大超保幅度0.081.99米。

预计74-5日,东北大部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以大到暴雨为主,局部将有大暴雨,累计面降雨量将有3060毫米,其中辽宁东部北部、吉林东部和西北部、黑龙江东部和西南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有70110毫米。辽宁辽河、浑河、太子河,吉林第二松花江,黑龙江省嫩江、松花江、牡丹江,内蒙古绰尔河、洮儿河等河流将出现涨水过程,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将发生超警洪水。

针对近期强降雨过程,水利部每日会商,分析研判雨水汛情发展态势,每日以“一省一单”形式提醒地方做好防御工作,督促指导暴雨区内水利部门科学精细调度骨干水库,充分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汉江安康水库削减洪峰达86%,拦蓄洪水3.77亿立方米;淮河支流洪汝河宿鸭湖水库削减洪峰达73%,拦蓄洪水7100万立方米;淮河出山店水库拦蓄洪水7340万立方米。水利部长江委及河南、重庆、四川、贵州等省(直辖市)均启动了洪水防御Ⅳ级或Ⅲ级应急响应强化暴雨洪水应对。

针对新一轮强降雨过程,74日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主持召开专题会商会,研究部署防范工作。7418时,水利部针对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自治区)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派出2个工作组赴辽宁、吉林省协助做好防汛工作。暴雨影响区内部分水库已开启预泄,其中辽宁大伙房水库加大出库流量,目前库水位消落0.57米。水利部松辽委和辽宁、吉林省已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新指导意见来“撑腰”,再生水、海水淡化又见东风!

来源:环保在线

导读:我国淡水资源供需矛盾还是相当突出的,所以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缓解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水利部联合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导意见》,目测这波再生水和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又见东风。

水利部联合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及海水淡化水、矿坑()水、微咸水等的开发利用。

按照意见,到2025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超过170亿立方米;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力争达到30%,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一方面,需要加强计量统计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并加强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

意见提到了几个要点,如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规划上,科学统筹是前提,配置管理是重点,用水计划要明确。在如何利用非常规水资源方面,要求严格论证,因地制宜,应用尽用,并通过减免水资源税()、企业所得税等路径增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也要将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情况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发挥考核和监管的作用。

基本上,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目前面临的情况,意见中都有所涉及。比如关于再生水,一直以来市场接受度都不是很高,高标准再生水的成本是一方面,再生水“诚信档案”的认可度又是另一方面,污水回用目前在景观用水、工业用水方面的渠道和体系相对更成熟一些。

再比如海水淡化,众所周知膜设备的技术含量很高,但维护成本也不低,这导致海水淡化整体成本与目前供水成本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再说,海水淡化是能耗大户,碳排放量据说是污水循环利用的3倍,如何在这方面下功夫也是目前业界发力的另一面。

那就更不用说苦咸水和矿坑()水了,如何实现规模化推广还有待商榷。但非常规水资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联合国大学水、环境与健康研究所(UNU-INWEH)、联合国大学材料通量和资源综合管理研究所以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研究显示,非常规水资源能帮助全球面临饮用水、卫生设施、农业和经济发展用水短缺的四分之一的人口。

 “能使数十亿人受益”对于非常规水资源来说就有相当大的发展必要性,像智利、摩洛哥和南非的偏远地区很多还在收集雾气,这也是一种非常规水资源,当然可能不适合大范围推广。总之,发展非常规水资源的意义板上钉钉,我国在这方面的行动很快。

202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就显示,全国其他(非常规)水源供水量为175.8亿m³,占供水总量的2.9%。与2021年相比,其他(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增加37.5亿m³。总的来看,用水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用水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非常规水资源的发展形势还是不错的。

其实在2022年,水利部就与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印发“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通知》,并且首次将非常规水源最低利用量作为控制目标分解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见重视。同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批准发布了5项污水资源化领域推荐性国家标准,包括3项水回用导则、1项水系统集成优化指南和1项矿井水利用导则,填补了国内污水资源化领域标准空白。

作为一个水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的国家,我国淡水资源供需矛盾还是相当突出的,所以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缓解矛盾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下,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显然也是重要的推动力。指导意见新出,这波再生水和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目测又见东风。

 

“靠海吃海”怎么做才节能降碳?零碳海水淡化新思路爆发

来源:环保在线

导读:海水淡化的好处,不必多言,目前海水淡化在技术升级和迭代中有了更经济性的适用方案,商业化应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当然,海水淡化也是能耗大户,碳排放量不小,对此,关于海水淡化的“零碳化”探索不断有新的灵感出现,这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海水淡化高能耗、高碳排的问题。

日前,山东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2年山东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有关情况。其中,山东重点培育的海水淡化产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4个,日产规模60.32万吨,年生产淡水能力超过2亿吨。

 “靠海吃海”在水资源领域也相当有用,沿海地区在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加上沿海地区多为经济发达的省市,能够率先利用起海水资源也是对淡水资源“开源”的有力补充。

海水淡化的好处,不必多言,其作为增加淡水资源的强推技术,前景一直被看好。此前,海水淡化成本过高,高浓度盐水处理本身也是一个难题,所以推广速度较为缓慢,不过目前海水淡化在技术升级和迭代中有了更经济性的适用方案,商业化应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

目前海水淡化技术包括多级闪蒸(MSF)、多效蒸馏(MED)、反渗透(RO)、电渗析(ED)、膜蒸馏(MD)、正渗透(FO)等,主流方式反渗透、多级闪蒸和多效蒸馏。就全球来看,已经有160多个国家应用了海水淡化技术,大约6成以上都是用于市政供水的,接近3成贡献给了工业。

就我国来看,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不过市政供水比例仅占3成左右,更多的还是满足沿海地区的工业用水(钢铁、石化、电力等)据《2021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截至2021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已有144个,工程规模1856433/日,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45个,千吨级及以上、万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2个。

那么说到这里,海水淡化产业除了在降本增效上还有上升空间,未来关注的方向还有什么呢?业界认为,是节能降耗。

没错,海水淡化也是能耗大户,碳排放量不小。曾有研究表明,海水淡化碳排放量或是污水循环利用的3倍。为了节能降碳,太阳能海水淡化设备、“储能+海水淡化”、“风能+海水淡化”、“氢能+海水淡化”等的尝试一直在进行中。2020年,沙特还宣布要在“未来新城”,利用“太阳能圆顶(Solar Dome)”技术建造一座全新的海水淡化厂,实现零碳排。

这种海水淡化与清洁能源相结合的思路在当下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也为此提出了“水热联供”概念,希望利用北方东部沿海地区火电与核电余热为动力,采用新的蒸馏方式,将海水制取为温度为100-120℃的热淡水,输送至终端。2021年,国家电投与清华大学联合建设的我国首个“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工程在海阳投运,实现了“零碳”供热、“零能耗”淡化海水,提供了一条零碳海水淡化新路径。

日前,加拿大Ocean Supercluster(OCC)组织也官宣了一项“Oneka Glacier可持续波浪能海水淡化”项目,通过改造现有波浪能海水淡化技术,创建“冰川”海水淡化系统,以期实现零碳海水淡化。

所以说,关于海水淡化的“零碳化”探索不断有新的灵感出现,这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海水淡化高能耗、高碳排的问题。当然,海水淡化工程本身对于节能降碳就有正向效益,其实这跟污水处理厂要低碳化发展是一个道理。未来,海水淡化产业必将经历新一轮高景气,已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左右,全球海水淡化设备市场规模将近4500亿。

 

学术会议:

第十九届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

中国 济南市   20231118日-20231119

一、会议信息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面向交直流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专业开展学术交流而设立的学术分支机构,涉及的专业领域主要包括电力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发电厂及变电站自动化、高压直流输电控制和保护以及相关辅助设备等,由其主办的“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是该专业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活动。

 

2023年第十九届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初定于202311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本次会议由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山东大学联合承办,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二、重要时间节点

截稿时间:2023/09/30

三、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赵希才025-87178188705061192@139.com

联系地址:211102 南京市江宁区苏源大道69号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 秘书处

四、参会指南

一、征文主题

新型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故障特征提取;

继电保护新原理、新算法、方案配置及整定计算;

继电保护设备研制、试验与验证;

新建及改(扩)建工程继电保护设计、系统集成及调试;

继电保护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监测及评价

继电保护专业教育与培训。

二、征文要求

论文必须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格式按照附件所提供的标准格式;

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其书写规则,插图清晰;

篇幅一般不超过6000字(包括图表);

文稿附200字以内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

三、投稿方法

请按照附件所提供的标准格式直接提供论文全文;

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个人简介、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及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请使用电子邮件投稿并注意查收确认邮件,避免一稿多投;

论文将在收稿后一个月内评审完毕,发通知确认是否录用。

征文截止日期为 2023930日。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国际会议

20231020日-20231023

一、会议信息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国际会议(简称CSMNT2023)定于20231020-23日在深圳市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主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市微米纳米技术学会联合承办。本届大会主题为“美丽微纳•美好世界”,是微米纳米领域久违的一次线下学术盛会,也是本领域科技工作者难得的一次重要聚会。

微纳米技术是从微米到纳米尺度下进行科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技术,汇集了电子、机械、材料、物理、化学、生物、测试等不同学科新生长出来的微观领域的诸多尖端科学技术。CSMNT2023将秉承综合性、交叉性、高层次的会议特色,深度聚焦微米纳米及相关前沿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突破、新趋势,通过开幕式、主会场大会报告、专题分会场、同期培训、论文征稿、技术展览会等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为国内外微纳米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金秋十月、美丽鹏城,CSMNT2023期待与您不见不散!

二、重要日期 

摘要提交:2023/6/30

录用通知:2023/8

海报提交:2023/9/15

全文提交:2023/10/20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市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协办单位: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四、联系方式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秘书处办公室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450室,100084

电话:010-6277210862796707

邮箱:csmnt@mail.tsinghua.edu. cn

学会官网: http: / / www.csmnt.org.cn

年会官网: http: / / annual2023.csmnt.org. cn

 

招聘信息:

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学院诚聘副研究员

学校及学院概况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面向未来,国科大将聚集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一流学科体系、产出一流创新成果、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到2035年,国科大将跻身世界顶尖大学行列,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成熟道路。

 

20179月,按照中国科学院的部署,确定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纳米能源所作为共同承办单位, 成立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简称“纳米学院”)。学院紧密依托中国科学院纳米领域研究机构,科教融合,教研相长,以卓越的科学资源支持一流的研究生教育, 致力于培养学术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方面纳米科技人才和未来纳米领域的引领者。更多内容见学院网站:https://nano.ucas.ac.cn/index.php/zh/

 

招聘需求

由于科研工作需要,拟招聘副研究员2名。

 

招聘要求:

1. 具有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学科博士学位,具有博士后或两年及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优秀者可适当放宽条件,近期博士毕业也可申请助理研究员。

2. 年龄一般应不超过35 周岁。 

3. 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本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篇以上。 

4. 热爱科研、工作勤奋、敢于创新,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待遇及支持条件

1. 税前收入年薪约35万元+,其中包含基本年薪(不低于25万元)、住房补贴(6000/月)、年终绩效等,缴纳五险一金。 对于优秀申请者,薪资待遇一事一议。

2. 可以解决北京市户口。

3. 支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经费以及国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各类人才项目。

4. 聘期内优秀者可申请国科大长聘教职。

 

课题组介绍

陈凯凯(https://people.ucas.ac.cn/~0074576),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特别研究员,详细研究内容见https://www.kc494.com。陈凯凯于2017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田煜教授,2017.08-2022.12在剑桥大学物理系(卡文迪许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Ulrich F. Keyser教授,并于20231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组建纳米物理生物实验室。近年来,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目前已在Nature Physic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Nano Letter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Biophysical journal等期刊发表论文27篇,相关研究成果被Phys.org, Nanowerk, Scienmag, Bioengineer.org等媒体选为亮点研究重点报道。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高度交叉,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尺度的物理生物学,研究内容包括纳米流体、纳米孔、DNA纳米技术、单分子方法、生物传感器等。纳米流体中的输运是近年来前沿的研究方向,在能量收集、仿生纳米通道以及生物传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其中重要应用之一是基于纳米孔的DNA测序。结合DNA纳米技术,纳米孔传感器利用其单分子检测能力可以检测出不同的生物分子并有望实现新一代的蛋白质测序。DNA可以被用于作为材料来构建纳米结构,可用于制造纳米机器人,并有望于用在下一代信息存储(DNA数据存储入选2019年达沃斯论坛十大新兴技术)。未来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将重点围绕以上内容,但不限于这些范围,期待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更多内容见学校主页及课题组网站:

https://people.ucas.ac.cn/~0074576

https://www.kc494.com

 

应聘方式

请有意申请者将自我介绍及个人简历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chenkaikai@ucas.ac.cn,邮件主题为“副研究员申请-姓名”, 初审合格后确定具体面试事宜。

 

相关链接:

1. 陈凯凯课题组其它招聘需求:http://muchong.com/t-15479944-1

2. 张银龙课题组招聘:https://mp.weixin.qq.com/s/vaqUVFho5T0zt5_V0OgWuA

3. 欧阳涵课题组招聘:https://mp.weixin.qq.com/s/BJf2zICmouzYRAYBgD51mg

4. 杨金雷课题组招聘:https://mp.weixin.qq.com/s/Z8YyS8L9MN8XST9B17ucOQ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启事

 

一、招聘方向

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学院面向海内外招聘相关专业优秀人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学科方向: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技术。特别欢迎有志于大洋钻探、海底观测、深海智能无人系统、深海油气资源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加盟!

 

二、招聘岗位

学院建立了从优秀青年学者到学术带头人再到领军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与激励体系,为处于各发展阶段的学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良好的发展机会。不同层次,多个岗位虚位以待:

1.特聘教授(长聘体系)/长聘教授/长聘副教授/预聘助理教授

特聘教授(长聘体系)应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取得突出学术贡献者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

长聘教授一般应在世界一流大学或学科担任教授或研究员职位,或著名研究机构相当职位或水平的高层次人才;长聘副教授应已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或在本学科领域有成为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潜力;预聘助理教授年龄在33周岁以下且已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

2.专职科研队伍: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研究员一般应担任过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副高级或相当职称以上人员,年龄不超过40周岁;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近5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5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者发表1篇被同行专家认可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副研究员一般应担任过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或博士后出站人员,年龄不超过35周岁;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近3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3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者发表1篇被同行专家认可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助理研究员应为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出站人员,年龄不超过33周岁;承担过国家级科研项目,近3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3.博士后

申请博士后岗位一般年龄不超过35周岁;在海内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申请时以第一作者在本领域重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博士后依托同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可申请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等。三、 岗位待遇

 

三、薪酬待遇 

根据同济大学引进人才的相关规定,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预聘助理教授到特聘教授(长聘体系)年薪30-90万人民币不等。博士后基础年薪30万元,如在站期间获得“博新”计划等资助,年薪可上浮至42万元。根据工作需要,提供30-500万人民币不等的科研启动经费,提供必要的办公和科研用房,在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提供购房补贴和过渡性人才公寓;可享受上海临港新城各项优惠政策,包括人才公寓、优先选房购房、限价商品住房等;依托同济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提供子女入学方面的便利;依托同济大学各附属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特别优秀的人才,薪酬待遇可一事一议。

 

四、应聘材料

个人简历(包括从大学起的详细学习及工作经历,学历学位证书及在国外任职或在国内担任重要学术职务的任职证明)及着重介绍个人主要学术成就的简介(500字以内);受聘后的工作设想;提供3-5篇重要代表性论文的全文。

 

请将上述材料发至联系人邮箱,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方向+应聘岗位+姓名。初选合格者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面试,面试通过后按同济大学相关规定流程办理聘任手续。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源珊

联系电话:021-65982056

邮箱:cys@tongji.edu.cn

通讯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海洋楼

邮编:200092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网站:https://mgg.tongji.edu.cn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http://mlab.tongji.edu.cn

学术期刊:

Water ResearchVolume242

Making waves: Enhancing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 in coastal cities through the incorporation of seawater into urban metabolism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selectors for mobile biofilms, aerobic granules, and densified-biological flocs in continuously flow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A state-of-the-art review

 

CFD simulation of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reactors: A review

 

Burden of disease from contaminated drinking water in countries with high access to safely managed wat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odic ammonium oxidation in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 Towards nitrogen removal in low C/N environment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wastewater infrastructur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typological adaptation strategy

 

Biological processes modelling for MBR systems: A re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 focusing on SMP and EPS

 

Removal of micropollutants and ecotoxicity during combined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and ozone (BO3) treatment

 

Biodegradability of algal-deriv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nd its influence on methylmercury uptake by phytoplankton

 

Regime shifts in shallow lakes explained by critical turbidity

 

Inclusion of hydrodynamic properties of bathing waters is critical in selecting faecal indicators to assess public health impacts of faecal contamination

 

Legacy and novel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in a lab-constructed freshwater ecosystem: Distribution, bioaccumulation, and trophic transfer

 

Facilitated OH¯ diffusion via bubble motion and water flow in a novel electrochemical reactor for enhancing homogeneous nucleation of CaCO3

 

Enhanced oxidation of urea by pH swing during chlorination: pH-dependent reaction mechanism

 

Predicting 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 exceedance in tap water: A binary classification model supervised by culture-independent data

 

Trophic status and lake depth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etermining the nutrient-chlorophyll a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thousands of lakes globally

 

Effect-based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a system of indirect reuse of wastewater for drinking water production

 

Exploring into a light-avoided environment: Mechanical-thermal coupled conditions responsible for the aging behavior of plastic waste in landfills

 

Evaluation of the role of superoxide radical as chain carrier for the formation of hydroxyl radical during ozonation

 

Chlorination of amides: 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of N-chloramides and their reactions with phenolic compounds

 

Methanotrophic oxidation of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and nitrogen upcycling in a hybrid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 (hMBfR) for simultaneous O2 and CH4 supply

 

部分期刊最新目录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3091708

Applied Ocean Researc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1411187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http://www.hydrol-earth-syst-sci.net/recent_papers.html

Journal of Sea Researc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3851101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Ocean Engineering: http://www.cqvip.com/qk/71223X/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1411136

Ocean Engineering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298018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0049-6979/

Water Research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431354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ttp://www.waterjournal.cn:8080/water/EN/volumn/home.shtml

 

网络精华:

环境部:长江干流国控断面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

(摘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766.shtm

6月29日,澎湃新闻从生态环境部召开的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不懈努力,长江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3年1-5月,长江经济带水质优良断面(Ⅰ-Ⅲ类)比例为94.0%,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长江干流国控断面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

2022年9月,生态环境部等1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实施《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长江保护修复四大攻坚任务和六项保障措施。《行动方案》发布后,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动长江保护修复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据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截至目前,长江经济带88.2%的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完成定界立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治理成效得到巩固,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稳步推进。累计排查6万公里长江河湖岸线,查出入河排污口8.5万余个,解决污水直排、乱排问题4.2万余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建成1703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解决污水管网不完善、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752个。

存在环境问题的1164座尾矿库中,1054座完成整改,及时消除了一批环境风险隐患。江苏、江西、湖北、湖南、贵州等沿江5省份印发实施总磷污染控制方案,强化磷污染综合治理。

其间,多地勇担重任,积极探索,形成了可供多方参考借鉴的先进经验。如上海市宝山区通过“科技+人工”多措精准溯源、“政府+企业”多元精准治污、“技术+制度”多维精准赋能,先行先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推动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湖南省通过实施洞庭湖总磷攻坚行动,突出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7项重点任务和1项“禁磷限磷”专项行动,取得湖体总磷浓度大幅下降、生态质量不断提升的显著成效。

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着力建设“巴渝治水”水环境大数据应用系统,以数字赋能智慧治水,以数字管水全面提升水环境管理效能,为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数字”保障。

 

“天目湖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平台”通过验收

(摘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153.shtm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李恒鹏带领团队研发的“天目湖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平台”顺利通过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该平台构建了系统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了高效的流域水生态环境数据采集模式,具备全面的流域水质形势研判功能,将成为天目湖饮用水安全守护者。

李恒鹏介绍,该平台的成功研发与应用,在流域水环境一体化监测和智慧化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示范作用,标志着团队在智慧流域领域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对于实现湖泊-流域系统智慧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7年以来,在国家水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方政府委托研究课题等项目资助下,李恒鹏团队围绕湖库水环境监测预警、流域水污染精准管控等关键内容开展了持续、深入的研究,通过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视频监控、无人船监测、水质/藻类原位监测、人工监测等手段,突破了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处理、基于岸基视频监控系统的复杂环境下湖泊蓝藻水华高精度监测、多种监测手段高效协同等关键技术,构建了面向富营养化湖库的藻类水华和关键水质参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了现状掌握、异常识别、超标报警和趋势分析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蓝藻水华模拟预警、水污染优化减排等功能模块,李恒鹏团队研发了智慧流域系列平台,并已在巢湖、滇池、天目湖、长潭水库、于桥水库等湖库流域开展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化应用,显著提升了湖库-流域系统综合保护治理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

 

气候每升高1℃,极端降水风险增加15%

(摘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75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