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力学文摘”,第69期,2022年7月1日

发布时间:2022-07-01 访问量:2002

环境力学文摘,第69期,202271

 

投稿信箱:huanjinglixue@hhu.edu.cnhuanjinglixue@163.com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jsstam.org.cn/Envi_mach/

订阅或退订邮箱:huanjinglixue@hhu.edu.cnhuanjinglixue@163.com 

本期编辑:刘青泉 孙洪广

      依托单位: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力学学会环境与灾害力学专业委员会

                 每月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南方强降水区域叠加风险大!北方高温持续至22

广西神鹰天坑科考第一天 发现天坑存在过地下河的证据

新一轮强降雨来袭 防灾减灾如何加强?前方专家介绍最新情况

全球90%以上浮油来自人类活动

长江上游三大水库完成生态调度试验

微藻治废有潜力有前景 但还需跨过几道坎

世界依然有42%的可能惯性升温

     人才招聘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岗位招聘启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岩石力学专业人才招聘

     学术会议

关于举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2年科学技术年会的预通知(第一轮通知)

第十七届全国环境力学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2020 IUTAM复杂流动与软物质界面力学国际研讨会

     论文成果

LBM simulation of non-Newtonian fluid seepage based on fractional-derivative constitutive model

Fluid-particle interaction regime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urbidity currents from a coupled LES/DEM model

      学术期刊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Volume 307 August 2022

 

 部分期刊最新目录 

 

======================================================

 新闻报道
--------------------------------

南方强降水区域叠加风险大!北方高温持续至22

来源: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

当前南方多地暴雨持续,61808时至1906时,广西桂林(250386毫米)和江西上饶(257毫米)出现局地特大暴雨。华北黄淮等地高温不减,18日白天,内蒙古中西部、陕西东北部和中部、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山东中西部、安徽中北部、江苏等地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19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和高温橙色预警。

本轮强降水天气影响如何?高温天气何时缓解?未来将如何发展?国家级首席预报员、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方翀进行解读。

南方强降水进入最强时段

619日至21日,长江中下游沿江附近、江南、华南及贵州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预计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累计降水达400毫米。

本轮南方强降水呈现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大的特点。19日至20日,本轮强降水进入最强时段。安徽南部、浙江中部和西部、江西北部和西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中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贵州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西部、广西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10028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6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持续性降水为什么强?

方翀提示,受低空急流影响,南海和孟加拉湾输送来大量水汽,在安徽、江西、浙江等沿江附近地区存在切变线,动力条件好,导致整个降水过程比较强。而分散性强对流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中北部,动力条件相对来说没有北方好,但由于其热力和水汽条件较好,容易导致小范围的强对流降水。

针对18日至19日,福建松溪、浙江庆元等地出现日降水量突破200毫米的极端降雨,方翀表示,这些地区相对来说系统比较稳定,小时雨强虽然不是很强,但持续时间较长,累计雨量就比较大,致灾风险不容小觑。

方翀提示,需防范强降水叠加效应。前期广西北部、广东北部等地降水较多,持续降水落区重叠,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以及城市内涝。特别是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地区,需要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对水库、堤坝带来的风险,防止垮塌。未来安徽南部、江西、浙江等地也存在这种叠加效应。

618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多地出现内涝、部分农作物被淹、道路塌方等灾情。为确保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龟石水库及时开闸泄洪 拍摄/潘春江 毛琪

受持续性强降水影响,珠江流域有发生较大洪水的可能,目前虽然面上雨量已略有减弱,但仍然存在分散性强降水,需要防范中小河流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未来主雨带将呈阶梯状北抬

方翀表示,以往6月中下旬到7月下旬处于梅雨季节,主雨带主要在江南北部到江淮即长江流域一带,今年的主雨带前期在华南两广地区,目前明显北抬,东段已到长江流域一带。

根据预报,未来主雨带将呈阶梯状北抬。方翀解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造成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也向北输送。受其影响,22日至24日,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南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沿江附近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27日前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东北地区南部、黄淮、江淮、江南西部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还将有一次较明显降雨过程。

华北高温将于22日起缓解

619日至21日,华北西部和中南部、黄准等地仍维持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有3538℃,局部地区可达40℃左右。河南、山东中西部、苏皖北部、甘肃东部、宁夏、陕西北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方翀表示,22日起,长期控制我国北方地区的暖脊开始消失,中层气流扁平且带有浅槽,利于携带弱冷空气进入,让华北黄淮的高温得到一定程度缓解。22日至24日,上述气象干旱区将有一次降雨过程,对缓和当地气象干旱有一定作用。受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影响,23日起江南东部和华南东部部分地区又将35℃以上高温。

方翀提示,旱情严重地区要及时灌溉、调配水源,确保旱作区夏播作物如夏玉米、夏大豆等适时播种和一季稻移栽,田间作业人员注意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同时,高温天气下的制冷需求也将导致用电量激增,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提前准备应对措施,特别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关注局地雷暴大风天气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9日内蒙古中西部到华北部分地区有干下击暴流引起的雷暴大风天气,其中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黑龙江西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部分地区有810级的雷暴大风,局地会达到11级以上,需加强防范。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广西神鹰天坑科考第一天 发现天坑存在过地下河的证据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目前,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成的联合科考队,正在对广西乐业新发现的天坑——“神鹰天坑进行为期七天的科学考察。

昨天是科考的第一天,科考队已初步掌握了神鹰天坑的形成原因与形成数据。

618日上午10时,联合科考队到达神鹰天坑边缘,开展了首次下坑科考作业。通过30分钟左右的垂直下降,科考队到达了第一个考察点位,在这里,专家发现了天坑中存在过地下河的证据。

总台记者 梁烨:我现在是来到了位于神鹰天坑崖壁上一个溶洞的洞口,我们说探坑要先探洞,在天坑形成的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河流冲刷形成溶洞,然后崩塌之后形成的天坑。我们来探寻溶洞的一些秘密,也就是揭示天坑形成的起因。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张远海:我测量了一下,洞口有50米宽,30米高。那也就是说过去形成地下河的时候,水动力是非常强劲的。如果说能够找到古地下河的堆积物,我们也能够找到天坑形成的年龄。

除了洞穴考察,专家还使用无人机对神鹰天坑进行了全面扫描。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 沈利娜:我们可以通过后期处理,得到天坑的三维建模,它就会非常精确地去刻画天坑的形态,为我们研究天坑的发育提供非常精准的数据。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新一轮强降雨来袭 防灾减灾如何加强?前方专家介绍最新情况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根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近期,华南、江南等地部分地区强降水频繁,从616日至17日,强降雨仍影响着广西、广东、福建一带地区,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天气过程。618日开始至21日,新一轮强降雨过程又将来袭,主雨带将北抬至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我们将从国家部署、地方落实、灾区群众救助等角度,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谈一谈当下汛情下,如何加强防灾减灾力度和速度?

1、针对汛情新特点 全国防汛有何新应对?

2、连发编号洪水 珠江流域如何严阵以待?

3、救助洪涝灾区群众 生产生活如何保障?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汛情形势总体偏重。主要呈现出强降水过程多、大江大河编号洪水多、中小河流洪水多发的3个特点。问题一,针对汛情新特点,全国防汛有何新应对?对当下汛情有何研判?

今年以来洪涝灾害共造成1066万人次受灾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处长 吕行:据应急管理部统计,今年以来,洪涝灾害共造成1066万人次受灾,紧急转移安置59万人次,据气象部门预测,617日至21日,华南、江南一些地区强降雨仍将持续,局地可能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降雨区与前期高度重叠,发生洪涝、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加大。据水利部门预测,珠江可能发生流域性大洪水,长江流域的湘江、赣江等可能发生超警洪水,防汛抗洪形势复杂严峻。

为有力有序做好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连日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密切监视南方地区雨情汛情发展态势,每天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进行滚动会商研判,压实防汛责任,相关地区防汛责任人要上岗就位、下沉一线,加强监测预警和滚动分析研判,密切监视天气发展变化,强化巡查防守,盯紧超警河段堤防、险工险段、水库塘坝以及城市低洼易涝区,突出抓好避险转移,及时转移危险区人员。做好抢险救援,提前预置抢险队伍和装备物资。

在此,也提醒强降雨区的公众,近期应多关注有关部门发布的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在强降雨期间,减少出行,远离可能发生洪涝灾害的河道、山洪沟,以及城区下沉立交、地下空间和易积水点等危险区。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珠江流域再次出现编号洪水可能性极大

据中国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全国大江大河大湖以及跨省独流入海的主要江河水位(流量)达到防洪警戒水位(流量)、2—5年一遇洪水量级或影响当地防洪安全的水位(流量)作为洪水编号标准。

69日以来,珠江流域出现持续性大范围强降雨,西江连续发生20221号、2号和3号洪水,北江、韩江分别发生2022年第1号洪水,为2009年以来首次。气象部门预测,617日至21日,珠江流域再次出现编号洪水的可能性极大。连发编号洪水,珠江流域如何严阵以待?广西防汛有哪些新的难度?

广西防汛办 应急管理厅灾害救援处处长 何品质:当前防汛形势非常严峻,未来还有一轮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西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可能性大。1722时起已将广西洪涝灾害级应急响应提升为级应急响应。各部门加密预测预报工作,救灾、救援物资也拨付到位,解放军和消防部门协调联动,全力防范流域性特大洪水,加强隐患排查。

救助洪涝灾区群众 生产生活如何保障?

针对福建、江西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实地查看灾情,指导和协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等救灾工作。目前工作组在福建省开展了哪些工作,当地受灾情况如何?

国家减灾委救灾工作组、应急管理部救灾司处长 王一鸣:615日启动响应,616日一早赶赴福建龙岩市查看灾情。龙岩市武平县相关受灾地区道路正在清理畅通,目前已经抢通了受到损害道路88条中的82条,通信电力已全部抢通。受灾群众也得到了有序安置。当前最重要的是恢复生产秩序,防范次生灾害。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全球90%以上浮油来自人类活动

作者:张佳欣 来源:科技日报

据《科学》杂志最新研究,中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对全球海洋上的石油污染进行了调查,并创建了一份全球浮油图。他们发现,绝大多数海洋浮油(94%)源于人类活动,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此前估计。全球累计浮油面积约为150万平方公里,是法国面积的两倍多。

这是对之前海洋石油污染调查的重大更新。之前的调查估计,海上浮油大约一半来源于人类活动,一半来源于自然。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地球、海洋和大气科学系教授、论文合著者伊恩·麦克唐纳说:这些结果令人信服的地方在于,我们探测到这些浮油的频率非常高——来自小规模泄漏、船只、管道、海底渗漏,以及由工业或人群造成的含有浮油的径流。

浮油是海洋表面极薄的油层。不仅大规模的石油泄漏会带来浮油,人类活动和自然中也可能广泛而持续地产生浮油。这些浮油不断被风和洋流搬运,而海浪将它们分开,这给调查带来了挑战。为了找到并分析浮油,研究团队使用人工智能检查了2014—2019年收集的56万多张卫星雷达图像,以此确定浮油污染的位置、范围和可能的来源。

即使是极少量的石油也会对构成海洋食物系统基础的浮游生物产生重大影响。其它海洋动物,如鲸和海龟,在浮出水面呼吸时,接触到石油会受到伤害。

卫星技术提供了一种更好的监测海洋石油污染的方法,特别是在人类难以监视的水域。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通讯作者刘永学表示,全球浮油图有助于集中监管和执法,减少石油污染。

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浮油都在海岸线附近。大约一半的浮油位于海岸线约40英里以内,90%的浮油约在160公里以内。麦克唐纳说,如果人们能吸取这些经验教训,将这份地图应用到全球浮油高度集中的地方,就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长江上游三大水库完成生态调度试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武汉615日电 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联合生态调度试验于近日顺利完成。据三峡集团14日晚公布的监测结果显示,葛洲坝下游宜都断面产卵量为4亿粒。

生态调度是指在四大家鱼产卵期间,水库持续增加放水量,造成江水持续上涨过程,创造适宜的水文、水力条件,促进四大家鱼等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繁殖,最大限度发挥长江水库群生态功能。

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部署,溪洛渡、向家坝水库自62日开始试验。向家坝起涨流量1990立方米每秒,涨水持续天数为4天,6日出库流量涨至5440立方米每秒;溪洛渡水库结合来水情况配合向家坝水库调度;三峡水库自3日开始,起涨流量12800立方米每秒,通过连续5天增加出库流量,8日三峡出库流量涨至22400立方米每秒。

试验期间,向家坝下游及葛洲坝下游各监测断面同步开展鱼类产卵监测。长江下游宜宾、宜都等各断面均有较为明显的鱼类产卵响应,初步监测结果表明,葛洲坝下游宜都断面产卵量为4亿粒。

近年来,向家坝下游与葛洲坝下游河段鱼类产卵监测情况表明,生态调度对促进四大家鱼等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作用显著。其中,三峡水库连续11年开展16次促进葛洲坝下游四大家鱼等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生态调度试验,宜都断面四大家鱼总产卵规模超过146亿粒。

2022年是三峡集团所辖长江干流梯级水库全部投产的第一年,也是长江干流梯级水库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全部纳入生态调度范围的第一年,积极推进流域梯级水库生态调度试验,确保各类生态调度试验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微藻治废有潜力有前景 但还需跨过几道坎

作者:过国忠 张青 吴婷 雷宁 来源:科技日报

利用微藻处理废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技术方法,其可通过发挥藻菌的协同作用,吸收并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整个处理过程不仅能耗低,又能促进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同时达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邹华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小微藻大用途

本报记者 过国忠

废水处理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环节。微藻具有生长速率快、光合速率强、含高价值生物质及可以固定二氧化碳等特点,利用微藻处理废水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污水资源化方案。

目前,该如何利用微藻来实现对农业废水、工业废水、城市废水和含农药以及抗生素等物质的有害废水进行治理?针对不同的污水治理需求,又该如何进行藻种选择?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哪些?微藻治污在我国产业化应用情况如何,产业化应用还面临哪些挑战?未来该如何进一步扩大产业化?

613日,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业内专家。

微藻技术是新兴水处理技术

利用微藻处理废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技术方法,其可通过发挥藻菌的协同作用,吸收并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整个处理过程不仅能耗低,又能促进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同时达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邹华教授说。

在江苏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程洁红教授看来,微藻净化污水的特点,就是在净化污水的同时,又能生成有用的生物质。利用微藻处理污水,是近年来的新兴水处理技术之一。

目前,利用微藻处理的废水多以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等有机废水为主。这类废水中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易造成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华或赤潮。

传统的A2/O工艺(俗称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去除氮、磷时运行管理复杂、反硝化时需要补充碳源,提高了处理成本,还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利用微藻处理污水,既不用补充碳源,又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由于微藻具有极强的适应环境能力,甚至可以利用微藻处理含有毒害成分的废水,如含有农药、抗生素、杀虫剂等的废水,以及利用微藻处理含铁、锰、锌、铜等微量重金属元素的废水。

微藻具有强大吸附作用和降解作用,它可通过这两种作用去除有害污染物,从而得以净化废水。

邹华介绍,在实验室规模的生物反应器中,小球藻能去除85.6%的羟氨苄青霉素;经小球藻处理后再加入来源于湿地沉积物或活性污泥的细菌进行处理后,羟氨苄青霉素的去除率能达到99%

不同污水应采用不同方式

不同行业产生的污水种类繁多,且其中的氮磷含量及氮磷比也不尽相同。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中的污染物多为微藻生长所需的氮磷等,适宜微藻繁殖,因此利用微藻对该类废水进行处理较为合适。邹华说。

邹华介绍,用市政污水培养莱茵衣藻可将污水中几乎全部氮磷予以消耗。栅藻也可在市政污水中生长,并可完成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

尽管污水中含有微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针对不同污水的组成和性质,挑选适当的藻种,以满足微藻生长的需要。

邹华认为,微藻处理农业废水虽潜力巨大,但需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从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角度出发,做好藻种选育、工艺优化和产品开发工作。

各种实验结果证明,在养鱼的废水或者养猪后产生的废水中加入微藻都能有效去除各项常规污染物。

在工业废水方面,工业废水中除了CODTNTP等指标外,还包括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等成分,需要多个步骤进行净化,微藻可以作为整体工艺的一个环节,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效率。

比如,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混合微藻处理能去除动物粪便废液、沼渣废液和纺织废水中的磷。

城市废水的组成与工农业废水有差异,一般来说,城市废水经过一级处理后,同样可以通过微藻进行深度处理。

程洁红介绍,目前,微藻可以对付废水中的有毒重金属,通常是用吸附的办法,如可吸附

镉、铬、汞和铅等毒性大的金属,但这些重金属含量不能过高,一旦超出微藻的耐受极限,同样抑制微藻生长或导致微藻死亡。

此前,清华大学胡洪营教授团队就高效筛选出了可以异养的微藻,其中筛选得到的小球藻和栅藻可以利用20余种污染物作为有机底物,并且可以利用废水中的有机底物生产生物燃料,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微藻大规模应用要跨过几道坎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提出了利用微藻进行废水处理,此后,以藻-菌共生体系和高效藻类塘为代表的悬浮生长藻类塘系统在分散式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一些技术问题无法得到突破,利用微藻治污至今还没有得到工业化的大规模应用。邹华说。

在程洁红看来,藻类是自养型生物,尽管生长时对废水中营养要求较低,但目前从自然界纯化分离获得的微藻往往净化效率偏低,仍无法适应高浓度的污水。因此,需要通过选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诱变育种进行改良,以得到可工程利用的藻株。

此外,不同废水的污染物成分、含量皆不同,用单一的藻类处理一般很难达到要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处理对象选择藻种,并深入研究其净化机制。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环保教研室主任纪振介绍,当前,微藻治理废水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势藻类种属的筛选、藻类固化、藻类污水处理工艺优化、藻类处理废水设备开发四个方面,尽管已在筛选方法和筛选装置的研究上,形成了不少专利,但在废水处理领域的产业化尚不多见。

邹华认为,目前来说,微藻治污面临多方面挑战。比如,治污的效率以及稳定性有待提高,藻细胞分离、采收困难仍是限制微藻技术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重要瓶颈;技术经济性不被认可,有必要进行综合开发,提高技术的可持续性并降低成本;环境风险也有待进一步评估。从总的来说,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利用微藻仍然是一个技术难题。

微藻废水处理技术是有潜力的绿色技术,需要针对不同废水的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藻种(菌种)和工艺,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邹华说,目前,多数研究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需要更多中试规模以上的实验数据。

需要从污染物处理效率、过程能量需求和经济性等多方面考察新的微藻废水处理工艺,重视微藻的产品开发,提出可持续治理技术,推动微藻废水处理的更广泛应用。邹华说。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检验检测认证学院李娟红博士也认为,微藻废水处理技术是极具潜力的绿色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不同废水的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藻种及工艺,提高废水处理效率,但关于微藻废水处理的多数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需要工程应用推广。

从市场角度来看,需要从污染物处理效率、过程能耗和工程经济性等多方面考察新的微藻废水处理工艺,特别是要重视微藻的产品开发,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提出可持续开发路线,将微藻处理废水技术作为微藻产品开发工艺的源头而非终端,这样才能推动微藻废水处理的更广泛应用。

[返回本期目录栏]

 

--------------------------------

世界依然有42%的可能惯性升温

作者: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67日电 (记者张梦然)根据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6日发表的一项模型研究,即使排放立即停止,世界依然有42%的概率走上比工业革命前升温1.5℃的道路。然而如果排放至2029年前都未削减,这一可能性将上升至66%,这凸显出人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免惯性到达升温峰值。

温室气体的大气存留时间决定其在排放终止之后继续发挥影响的持久程度。因此评估限制全球升温达到《巴黎协定》目标的可能性,需理解过去排放造成的尚未实现的升温。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米歇尔·达沃拉克及其同事,此次利用一个基于排放的气候模型,在现有及替代性排放减缓路径下(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AR6报告中使用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即SSP),理解2021—2080年之间的惯性升温(过去排放的温室气体带来的连锁反应)。

研究表明,如果排放立即停止,仍然有42%的可能性世界将惯性升温超过1.5℃,但仅有2%的可能会超过2℃。如果等2029年后才开始削减排放(在SSP2-4.5场景下,其中碳排放在本世纪中叶之前一直保持高位,然后开始下降),会将惯性升温1.5℃的可能增至66%。在所有排放场景下,这一可能性反映在2027—2032年之间的预测中。在SSP2-4.5的场景中,世界预计将在这些温度出现之前4—6年即到达惯性升温水平。

这一研究凸显了人们需要采取急迫的缓解措施,避免未来气候因惯性而达到更高水平升温。

[返回本期目录栏]

 

======================================================

 

人才招聘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岗位招聘启事

地点:北京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在国际力学界享有盛誉,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力学所现设有5个实验室和1个研究中心,包括: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HD)、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NML)、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LMFS)、宽域飞行工程科学与应用中心(WESA),以及空天飞行科技中心。

 

现面向2022年应届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及社会人员公开招聘,诚挚欢迎有志青年加盟力学所,我们携手并进、共襄发展。

 

一、招聘岗位

 

本次招聘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及社会在职人员,招聘特别研究助理岗位数量不限,详见附件(岗位不限于附件内容,可参考我单位研究员简介http://www.imech.cas.cn/kydw/zgjgwry/,直接与感兴趣的老师联系)。

 

二、招聘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 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3.具有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物理学、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

 

4.申请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5.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人员,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力学所,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岗位待遇

 

1.基本年薪一般为20-60万元,针对特别优秀的人才,上不封顶。

 

2.提供流动公寓或住房补贴。

 

3.提供各类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项目申报机会。

 

4.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合同期满,可申请力学所事业编制岗位或中科院有关人才项目。

 

四、报名要求

 

1.报名时间:长期有效。

 

2.应聘者须提供以下材料:

 

1)岗位应聘申请表(可在附件中下载);

 

2)学历、学位证书、成绩单、身份证和有关技能证书复印件;

 

3)获奖证书复印件;

 

4)论文、专利、专著目录及代表性论著。

 

3、特别说明:

 

1.邮件标题请按照应聘岗位序号-姓名-专业-毕业学校-最高学历-毕业时间填写;

 

2.欢迎研究领域与招聘岗位相关或相近的人员报名。

 

五、报名方式

 

申请特别研究助理岗位者请将申请材料发至实验室邮箱。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人力资源处

 

邮政编码:100190

 

话:82543862

 

址:http://www.imech.ac.cn

 

投递邮箱及联系人:

 

所在实验室

 

联络人及投递邮箱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联络人:张老师,

 

投递邮箱:office@lnm.imech.ac.cn

 

人力资源处联络人:曹老师,投递邮箱:zhaopin@imech.ac.cn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联络人:陈老师,

 

投递邮箱: lhd-zp@imech.ac.cn

 

人力资源处联络人:曹老师,投递邮箱:zhaopin@imech.ac.cn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联络人:徐老师,

 

投递邮箱:nml-zp@imech.ac.cn

 

人力资源处联络人:曹老师,投递邮箱:zhaopin@imech.ac.cn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联络人:孙老师,

 

投递邮箱:lho@imech.ac.cn

 

人力资源处联络人:曹老师,投递邮箱:zhaopin@imech.ac.cn

 

宽域飞行工程科学与应用中心

 

实验室联络人:肖老师,

 

投递邮箱:wesa@imech.ac.cn

 

人力资源处联络人:曹老师,投递邮箱:zhaopin@imech.ac.cn

 

空天飞行科技中心

 

实验室联络人:杨老师,

 

投递邮箱:kxzx@imech.ac.cn

 

人力资源处联络人:曹老师,投递邮箱:zhaopin@imech.ac.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岩石力学专业人才招聘

地点:湖北

 

应聘条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的资源学院油藏模拟及智能决策研究中心需要招聘12名有限元法计算岩石力学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候选人需要有博士学位,擅长有限元法在多孔介质中的岩石力学计算,掌握有限元计算方法中的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求解以及初始化(preconditioner),熟练使用C, C++程序语言。候选人入职后主要从事耦合岩石力学的应力效应到油藏数值模拟,非常规油气藏压裂生产过程中岩石力学的模拟。欢迎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力学、岩土力学、岩石力学、土木工程专业背景的人申请。 

 

薪资待遇 

 

学校将根据申请人的经历和成果,视情况聘任为特任教授(特任研究员)、特任副教授(特任副研究员),或其他地大学者岗位。岗位具体待遇,详见学校人才招聘公告: 

 

https://rcb.cug.edu.cn/info/1017/1447.htm)。 

 

中心简介 

 

油藏模拟及智能决策研究中心目前由龚斌教授(高层次人才)和潘焕泉教授(高层次人才)负责。龚斌教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石油工程系取得博士学位,曾工作于美国雪佛龙(Chevron)石油公司和北京大学工学院。潘焕泉教授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系世界著名油藏数值模拟中心SUPRI-B工作17年多,指导、开发和管理SUPRI-B两个新一代油藏数值模拟软件GPRSADGPRS。中心致力于新一代多物理模型耦合、大规模CPU-GPU并行、高度智能化的油藏模拟的技术研究和软件开发。中心主要研发方向为: 复杂构造特征的精细地质建模,低渗透、致密及非常规油气藏压裂生产摸拟,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及地质封存的模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油藏动态预测中的应用,地质工程一体化建模与模拟等等。中心力争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世界级的油藏数值模拟和地质工程一体化研发与应用中心之一。 

 

联系方式 

 

申请人请将简历送给潘焕泉老师(电子邮件:panhq@cug.edu.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关于举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2年科学技术年会的预通知(第一轮通知)

大会官网

 

http://www.chinacses.org/xsjl/kxjsnh/202203/t20220330_973108.shtml


重要信息

为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由我会主办的2022年科学技术年会拟定7月份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

 

年会围绕发展绿色低碳,建设美丽中国主题,主要内容设置有:(1)特邀主旨报告;(2)分会场研讨会;(3)高端论坛;(4)青年科学家专场;(5)墙报交流;(6)环保科技成果展;(7)专题活动等。

 

欢迎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相关专家踊跃投稿,积极参会。征文议题请参阅“2022年科学技术年会初步方案(见附件1),参会报名请填写“2022年科学技术年会参会报名表(见附件3)并发送到年会专用信箱。年会相关信息请参阅附件或登陆官方网站(www.chinacses.org/学术交流/科学技术年会)查看。

 

联系人:张中华 王国清 高强 闫政 姜艳萍

 话:(01062259894   

 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箱:xueshunianhui@126.com

 

附件:

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2年科学技术年会初步方案

2.分会场主席和组织单位

3.参会回执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第十七届全国环境力学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重要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  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水师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会议地点:甘肃省 · 天水市 · 天水师范学院

会议时间:2022  7  29 日至 31 

会议网站:http://CEM2022.aconf.c

联系方式:

王国华  兰州大学

E-mail  ghwang@lzu.edu.cn

电话:    13893313357

     兰州大学

E-mail  zhuwei@lzu.edu.cn

电话:    13993112382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020 IUTAM复杂流动与软物质界面力学国际研讨会


详细信息:

https://www.cstam.org.cn/getAcaEventById/2186

 

大会时间:延期至20236

 

大会地点:北京

 

联系人:裴苏唤

联系地址:北京大学

联系电话:13089409213

电子邮箱:peisuhuan@pku.edu.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论文成果

--------------------------------

LBM simulation of non-Newtonian fluid seepage based on fractional-derivative constitutive model

 

作者信息:

Sun, HongGuang*, Jiang, LiJuan, Xia, Yuan

电子邮件地址: shg@hhu.edu.cn

文章地址:

Sun H G, Jiang L J, Xia Y. LBM simulation of non-Newtonian fluid seepage based on fractional-derivative constitutive model.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2, 213: 110378.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 truncated fractional-derivative constitutive model to consider the non-locality of non-Newtonian fluids. The single relaxation tim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SRT-LBM) is used to simulate seepage of non-Newtonian fluid. The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analytical solutions while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non-Newtonian fluids are explored. In the case of laminar flow, the steady-stat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shear-thinning and shear-thickening fluids after 10(5) -time step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nalyt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 an agreement within 2%. For non-Newtonian index simulation, the thicker the fluid, the larger the velocity and the more volatility, implying the more complex flow characteristics for shear-thickening fluid. Additionally, small fractional indexes correspond to large computational errors in regions away from the boundary. Flow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eepage of power-law fluid in fractured media exhibits non-Darcy phenomenon. As the fractional index decreases (i.e., fluid becomes thicker), the obstruction of the medium increases, resulting in a reduction in the medium's permeability. The shear stress of non-Newtonian fluids can be memorized by the mean section velocity distribution, and the memory capacity of different fluids can be captured by the fractional index. Furthermore, the fractional-derivative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is introduced to clarify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non-Newtonian flow equations, which increase with diameter and initial kinematic viscosity. The fractional-derivative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of dilatant fluids is larger than pseudoplastic fluids, due to the memory properties of the fluid as well as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返回本期目录栏]

--------------------------------

Fluid-particle interaction regime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urbidity currents from a coupled LES/DEM model
 

作者信息:

Xie, Jiafeng, Hu, Peng, Pahtz, Thomas, He, Zhiguo, Cheng, Niansheng*

电子邮件地址: pengphu@zju.edu.cn; 0012136@zju.edu.cn mailto:xiao.tang@xjtlu.edu.cn

文章地址:

Xie J, Hu P, Pähtz T, et al. Fluid-particle interaction regime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urbidity currents from a coupled LES/DEM model.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22, 163: 104171.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SM/C9SM02435B%23!divAbstract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luid-particle interactions in lock-exchange turbidity currents (TCs) over a flat bed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 model combining LES and DEM (Large-Eddy Simulation an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model is demonstrated via comparing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with measurements of the front positions, fluid velocity profile, and particle concentration profile of lock-exchange TCs. The following physical understandings are obtained. The vorticity fiel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current evolution by affecting the fluid lift force (i.e., in the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fluid-particle slip velocity) acting on the particles. At the very beginning, a longitudinal positive lift force due to strong positive vorticity promotes longitudinal particle transport. Afterwards, the longitudinal lift force decreases and eventually becomes negative, with a magnitude that even exceeds that of the positive longitudinal drag force, because more and more of the settling particles are affected by the negative vorticity near the bottom wall caused by surface friction. Interestingly, in spite of the complex behavior of the fluid-particle interaction forces and their role in TC evolution, only a very small fraction of the initial particle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is actually transformed into TC kinetic energy (both particle and fluid).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期刊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Volume 307 August 2022

Full Paper

Effects of microbial organic fertilizer (MOF) application on cadmium uptake of rice in acidic paddy soil: Regulation of the iron oxides driven by the soil microorganisms

Microplastics as vectors of radioiodine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 study on sorption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The first plastic produced, but the latest studied in microplastics research: The assessment of leaching, ecotoxicity and bioadhesion of Bakelite microplastics

Biochemical alterations caused by lanthanum and gadolinium in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after exposure and recovery periods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up-regulates liver glutamine and glutamate synthesis and promotes autophagy-dependent ferroptosis and apoptosis in the cerebellum through the liver-brain axis

N2O and NO production and functional microbes responding to biochar aging process in an intensified vegetable soil

Dynamic changes i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he surface seawater of Jiaozhou Bay after crude oil spills: An in situ microcosm study

The interplay between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soil dynamics of mercury in Swiss and Chinese boreal forests: A comparison study

Bisphenol A and microplastics weaken the antimicrobial ability of blood clams by disrupting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and suppressing hemocyte chemotactic activity

Effect of fulvic acid concentration levels on the cleavage of piperazinyl and defluorination of ciprofloxacin photodegradation in ic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fluxes in winter wheat fields under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Geochemical partitioning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contaminated by lead smelting

Bioimmobilization of lead in phosphate mining wasteland by isolated strain Citrobacter farmeri CFI-01

Separating emissions and meteorological impacts on peak ozone concentratio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using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ing

Mercury stress tolerance in wheat and maize is achieved by lignin accumulation controlled by nitric oxide

Plant growth-promoting actinobacterial inoculant assisted phytoremediation increases cadmium uptake in Sorghum bicolor under drought and heat stresses

Ecological-health risks assessment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heavy metals in agricultural soils around a super-sized lead-zinc smelter with a long production history, in China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organophosphate esters (OPEs) in water sources from Northeast to Southeast China

Ethalfluralin impairs implantation by aggravation of mitochondrial viability and function during early pregnancy

Effect of freeze-thaw cycle aging and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aging on the sorption of atrazine by microplastics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最新目录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journal-of-computational-physics/vol/465/suppl/C

Journal of Hydrology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journal-of-hydrology/vol/612/part/PA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advances-in-water-resources/vol/166/suppl/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environmental-research/vol/ 213/part/P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environmental-pollution/vol/308/suppl/C

Water Research: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water-research/vol/221/suppl/C

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

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10652/volumes-and-issues/22-2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toc/19447973/current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https://www.annualreviews.org/toc/energy/current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journal-of-fluid-mechanics/latest-issue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Climate Chang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toc/17577799/current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https://aslo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toc/19395590/current

[返回本期目录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