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王立峰:前瞻布局低空经济 以基础研究推进创新

发布时间:2024-03-12 访问量:4520

        3月11日下午,随着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2024年全国两会顺利结束。江苏省力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副院长王立峰认真履行职责,并积极参政议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能够辐射带动未来诸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新兴经济形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低空经济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产业链,包括飞行器的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维护维修等。这个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将极大地促进相关产业的增长和就业规模的扩大。”王立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空空域的开放和利用,一直受到严格的管制。一旦低空空域放开,意味着把低空经济的发展之门打开。只有通过全面、长期的规划,并配以有效的政策和市场机制,才能实现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王立峰建议,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人才引进机制,为低空经济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知识产权也是一种创新资源,但在向市场实际应用转化中质量不高,转化为真正可用、适销对路的产品少之又少,顶层设计与基层现实还是存在较大距离。”王立峰建议,重视对高校青年教师、青年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和评价引导。教育部门要把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和转化流程纳入到新教师培训和大学生课程当中,从创新创造源头上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市场应用意识。

        王立峰作为一名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校科研工作者,他认为,发展未来产业,要着眼长远,落到人才培养上,就是要用好的制度温暖“敢于坐冷板凳”的青年人。“因材施教,之于学生培养非常重要。从科学研究来说,学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展科研,因此我们的评价方式应该从短效向长期过渡,其中必然涉及评价标准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常说分级分类评价,比如说坚持破‘五唯’和多元化评价,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是要把这些东西完全破除,而是强调,对待不同层次的科研成果要有不同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阶段性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正成为江苏各地的积极行动。作为一名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校科研工作者,在王立峰看来,推进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加强基础研究,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他在江苏教育频道《江苏教育新闻》的采访中表示,要继续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因为本身我们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发展其实也是需要基础研究的支持,只有基础研究产生了突破,才会产生新的产业赛道,才会有新的动能的出现。

        上课、带学生、做科研……过去这一年,航空学院在基础研究和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均走出了坚实步伐。科研成果方面,多项成果先后获国防科技进步奖和行业类奖项。教育教学上,航空科技高质量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相关工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我和同事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的殷殷期盼,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王立峰表示,作为一名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校科研工作者,必须向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攻克“卡脖子”难题,将论文写在国之重器和尖端科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