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61卷,第3期
新闻报道
中国力学学会关于征集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的通知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工作组、团体会员单位、全体理事: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前瞻研判,引领原创性科研攻关,打造学术创新高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按照《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征集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的通知(科协办函创字[2023]8号)》有关要求,中国力学学会即日起开展力学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征集工作。
一、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3年4月1日止。
二、征集内容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征集对未来科技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聚焦原创性、引领性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特别是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三、征集方式
面向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工作组、团体会员单位及全体理事组织征集,每个单位或理事可推荐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产业技术问题各1个。
四、工作要求
把握问题难题界定,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聚焦“点”上的问题,原则上应细化问题颗粒度至少到三级学科以下;对于既需要科学原理创新也需要工程技术应用创新的问题难题,可考虑进一步细化问题;对于跨领域、跨学科、交叉融合的问题难题,视情况考虑明确应用领域和场景。
五、其它事项
(一)2023年4月1日前,各单位将所推荐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电子版(附件1和附件2)发送至邮箱office@cstam.org.cn。
(二)中国力学学会将组织专家对推荐的问题和难题进行遴选评议,遴选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产业技术问题各3-5个,上报至中国科协。
(三)中国科协将组建领域专家组和终选专家委员会,通过初选、复选、终选等环节,对推荐问题进行遴选评议,遴选10个前沿科学问题、10个工程技术难题和10个产业技术问题。
(四)通过终评遴选的30个问题难题将面向社会发布。入选的30个问题难题正文将汇编出版。围绕入选的问题难题召开系列高层次研讨会,形成建议报告呈送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编写科普文章并结集出版。
联 系 人:陈桂
联系电话:010-82543902,13671057135
附件1: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撰写格式模板
中国力学学会
2023年2月1日
第六届全国流固耦合与非定常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第二轮)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各有关单位专家:
根据中国力学学会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的年度工作计划,为发挥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群体作用,加强流固耦合与非定常流体力学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研究工作,因疫情延期的第六届“全国流固耦合与非定常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原会议名称“全国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学术会议”),拟定于2023年4月1日-4日在 贵州贵阳 召开。
本届会议由贵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承办,贵州省力学学会协办。会议将集国内从事和关注流固耦合与非定常流体力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界内人士于一堂,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共同促进专业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诚邀国内从事流固耦合与非定常流体力学领域和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各专家学者、在校研究生等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
一、征稿范围
Ø 流固耦合中的关键力学问题
Ø 非定常流体力学的新原理、新概念、新方法研究
Ø 非定常流体力学建模与数值模拟方法
Ø 非定常仿真技术
Ø 非定常试验理论和方法
Ø 动态气动力风洞试验技术
Ø 流动显示与控制技术
Ø 其他非定常流动相关问题
凡符合上述会议内容及要求的论文、综述等均可赐稿。
二、征稿要求
1.大会组委会拟在会议结束后出版论文集。论文要求如下 :
(1)论文内容与会议主题相符,概念清楚,观点鲜明,内容详实,能反映作者近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2)稿件内容完整,包括标题、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全文一般不超过6000字。
(3)请自留底稿,会议组一般不退还来稿。
(4)论文以“word”文档保存,具体格式参照会议论文格式要求(见附件)。
2.保密审查证明:
论文内容请勿涉及国家秘密。论文需经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保密部门审查,提交论文全文时须随文附所在单位出具的保密审查证明。未经保密审查的论文不予录用。
三、征稿日期
1.论文摘要截止时间
2023年2月20日之前提交详细摘要(汇编纸质论文集)。
2.论文全文截止时间
2023年2月28日之前提交论文全文(光盘版论文集,优秀论文推荐相关期刊)。
3. 论文录用通知
2023年3月10日之前寄发论文录用通知。
4. 论文修回时间
2023年3月20日前返回修改论文,以便会议前印制纸质论文摘要集和刻录全文光盘。
5.论文提交方式
投稿人在指定日期之前将个人信息(含联系方式)、论文摘要与全文、保密审查证明发送到邮箱unsteady6th@sina.com(请注明:第六届非定常流会议征稿-个人姓名-单位)。
四、联系人
会议联系人: 于英杰 手机:15933977501
李 青 手机:13885007853
郑冠男 手机:13910183048
会议秘书: 吕 晴 手机:15901115768
五、其他
本次会议原定于2022年4月召开,因疫情原因延期。已于2022年3月前提交过详细摘要和论文全文的作者,不需要重复提交,会务组会与您取得联系,进行相关信息的确认。
其他有意向参会交流的学者,以及研究成果具有进一步更新的作者,请按照上述第三条征稿日期的要求,不吝赐稿。
对于已提交的会议论文,如果作者在其他会议或者期刊已经发表,烦请主动联系会务组,以免造成一稿多投。
感谢各位同行学者的支持!
中国力学学会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空气弹性力学专业委员会
贵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贵州省力学学会
二O二三年一月十五日
中国力学学会第119次青年学术沙龙暨中国科协青托沙龙通知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和工程结构分析与安全评定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承办的中国力学学会第119次青年学术沙龙暨中国科协青托沙龙将于2023年3月4-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和指导。会议主要交流力学各方向的最新进展,促进青年力学工作者相互了解与科研合作,共享新思想、激发新思维,进一步推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
会议安排如下:
1.注册时间:2023年3月4日,全天(华科大国际交流中心八号楼)
2.报告时间:2023年3月5日08:30-12:00
3.报告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八号楼
4.注册费用:会议代表免收注册费,交通费及食宿自理
5.住宿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八号楼三楼求是报告厅
6.联系方式:
周冬冬(中国力学学会)
邮箱:zhoudd@cstam.org.cn
电话: 010-82543909
代胡亮(华中科技大学)
邮箱:daihulianglx@hust.edu.cn
手机: 13554660312
为了便于安排会务工作,请参会人员于2023年2月20日前完成附件中的“参会回执”并反馈至本邮箱:daihulianglx@hust.edu.cn。
upfile 图附链接
中国力学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工程结构分析与安全评定省重点实验室
2023年2月6日
学术会议
Deadline Extended and Call for Abstract Submission to the EMI 2023 Symposium on "Modeling of Materials with Interfaces and Scales Using Physics-Based and Machine-Learning
Dear Colleagues,
We wish to invite you to present your work in a mini-symposium we are organizing in the 2023 Engineering Mechanics Institute Conference (EMI), entitled"Modeling of Materials with Interfaces and Scales Using Physics-Based and Machine-Learning Methods".The upcoming EMI conference is planned to be held at Georgia Tech in Atlanta, GA, June 6-June 9, 2023. Our mini-symposium aims to provide a forum for discussing novel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hat pertain to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Contributions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are of significant interest:
·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methods for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including composites, earth materials, and others.
· Novel formulation and algorithm development for solids and materials, including interfacial FEM, phase field fracture, contact/friction, and other engineering problems.
·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time dependent material response (crystal plasticity, creep, fatigue, etc.).
· Application of deep learning in predict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materials.
· Model order reduction techniques and surrogate modeling for accelerating multiscale analysis.
We believe your resear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opics listed above and enthusiastically look forward to your contribution to our session. Please note that the deadline for abstract submission has been extended toJan. 31st, 2023. You can submit your abstract using the following link (our session is listed as symposium 309):https://www.emi-conference.org/call-abstracts
We hope you can join us in the EMI conference and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in Atlanta.
Best wishes,
Xiang Zhang, University of Wyoming
Pinlei Chen,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Ravindra Duddu, Vanderbilt University
Soheil Soghrati,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Timothy Truster,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Reza, Abedi,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Space Institute
为了展示实验流体力学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讨新形势下的应用需求与前沿挑战,推动学科发展和交叉融合,促进实验流体力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经中国力学学会批准,拟于 2023 年 4 月 21 日至 4 月 24 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第十三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采取大会邀请报告、分会场报告和墙报展示等形式,围绕“四个面向”,聚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我国实验流体力学及相关领域的快速健康发展。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协办。
诚挚邀请广大从事实验流体力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和学生等踊跃投稿并莅临本届盛会,热忱欢迎国内外企业厂商赞助和参展,推广仪器设备产品,交流先进实验方法和技术。
一、 会议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协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 会议征稿内容
· 湍流与流动稳定性
· 流动显示与测量技术
· 流动分离与流动控制
· 空气动力学
· 多相流、非牛顿流及传热传质
· 微纳尺度流动与微重力流动
· 水动力学
· 工业与环境流体力学
· 智能流体力学
· 推进和燃烧流动
· 流体力学实验教学与科普
· 其它与实验流体力学相关主题
三、 重要时间节点
·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23年2月28日
· 摘要录用通知日期:2023年3月5日前
· 会议优惠注册截止日期:2023年3月15日
· 论文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23年3月31日
四、 会议注册
1、会议注册费:
注册时间 (完成缴费) | 正式代表(含博士后) | 学生代表(凭学生证) | ||
力学学会会员 | 非力学学会会员 | 力学学会会员 | 非力学学会会员 | |
2023年3月15日前 | 1600 | 2000 | 1200 | 1500 |
2023年3月15日后 | 2000 | 2500 | 1600 | 2000 |
2、会议无补助,参会人员的往返交通、用餐、住宿等费用自理;
3、会议发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供,会后根据统计信息出具电子发票。注册费汇款对公账号:
开户名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合肥蜀山支行营业部
汇款账号:184203468850(汇款请注明:姓名+机构+第十三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五、 投稿方式
欢迎大家通过会议网站 https://conferences.koushare.com/efm2023下载论文模板及在线提交论文摘要和全文;也可发送电子邮件 EFM2023@koushare.com提交。
六、 会议组织机构
1、大会主席
主席:罗喜胜
2、学术委员会(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主任:刘应征
委员:段俐、高南、高琪、李飞、罗振兵、潘翀、郗恒东、熊健、徐胜金、赵峰、周全
3、组织委员会(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主任:司廷
副主任:程万、丁举春、翟志刚
委员:郭启龙、郭旭、何东、黄刚雷、黄生洪、金熠、李飞、李祝飞、穆恺、秦丰华、涂国华、王何、王一伟、徐多、赵承熙、周展如、祝国旺、朱雨建
七、 会议联系人
丁举春,15556969899,djc@ustc.edu.cn
程万,13855121018,wancheng@ustc.edu.cn
翟志刚,15155198025,sanjing@ustc.edu.cn
司廷,13865972026,tsi@ustc.edu.cn
注:对本次会议有任何建议和疑问请联系会议联系人,会议详细信息将在会议网站https://conferences.koushare.com/efm2023上更新。
第十三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2023 年 2 月
招生招聘
Newton Fellowship in computational cardiovascular biomechanics
Newton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s are prestigious postdoctoral fellowships for researchers who want to work in the UK. The scheme is accepting applications now with a deadline of 28th March 2023. The fellowship provides three years of research funding, and only those with a PhD from outside of the UK are eligible. More details and eligibility criteria are available athttps://royalsociety.org/grants-schemes-awards/grants/newton-international/
Do you have background in computational tissue biomechanics? Are you interested in cardiovascular systems and the above scheme? If so, check ourComputational Biomechanics Research Grouppage or mystaff pagefor more information on our research. We would be happy to host excellent researchers with relevant background and interests. Email me atankush.aggarwal@glasgow.ac.ukif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is fellowship opportunity.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the Dynamics of Metamaterials
I am looking to recruit a highly motivated and independent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to study, theoretically and computationally topics related to the dynamics of metamaterials, with specific emphasis on wave phenomena. The position is available immediately, available for two years, and potentially relevant backgrounds for the position include:
1. Phononic crystals
2. Acoustic or phononic bandgaps
3. Non-reciprocal wave propagation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is position, please contact Prof. Park via email (parkhsAT_bu.edu); please email with the subject entitled "Postdoc Position", and send a CV, two relevant publications, and the contact information of three references. Preference will be given to candidates who already have a green card or are likely to be able to secure a visa in a timely fashion.
李皓皓, 马传令, 张尧, 梁伟光, 刘勇
彭祺擘 , 周晚萌, 高永飞, 陆林
李姿雯, 曾祥远
张大鹏, 沈红新
段玉瑞, 孙振江, 王建伟, 薛永泰, 龚轲杰, 王鼎蔚
网络精华
中国力学学会9名青年人才入选中国科协第八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公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第八届(2022-2024年度)入选者名单,中国力学学会的丁彬等9位青年力学人才成功入选。
根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管理办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细则》等要求,经专家推荐、学会遴选、人选公示等程序,共有729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不包含特殊科技领域人选)入选第八届(2022-2024年度)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中国力学学会自2015年起连续8届获得“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资格,共有42位青年力学人才入选支持计划。
学术期刊也有科普功能
(摘自科学网)
学术期刊承载原创的科学知识,在理性社会占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其他形态的文明所不可取代的作用。学术期刊论文中阐述的新实验与新观念,会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从而有潜在的科普作用。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学术期刊中完全可以融入科普内容,可以成为重要的科普载体。例如国外最知名的Science和Nature,每期都有很多通俗内容。Science杂志的通俗性栏目有科技在线、本周科技、社论社评、编辑精选、网络观察、随机抽样、本周新闻、新闻聚焦、新闻人物、读者来信、图书评论、政策论坛、教育论坛,等等,其篇幅要占到整个杂志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果加上“学科视点”(Perspectives)栏目,则整本杂志中通俗性内容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左右!Nature杂志的情况非常类似。导读、作者介绍、社论社评、科研关注点、新闻、要闻、新闻特写、图书与艺术等通俗栏目的篇幅占整个杂志的三分之一强。若加上“新闻与视点”栏目,则Nature杂志的通俗性内容的篇幅也占到全文的近三分之一。事实上,Nature和Science的很多读者主要阅读其通俗性的内容,而不是阅读正式论文。该两刊的影响力,其通俗栏目功莫大焉。
科普非常需要大众传媒的积极参与,而学术杂志的科普栏目会引导大众传媒的记者去注意或发掘某些题材或科技新闻,进行深入报道,起到有效的科学传播作用。例如,英国《卫报》报道了专业期刊上的一篇关于安眠药治疗植物人的论文,《科技日报》驻伦敦记者翻译介绍了《卫报》的报道,本文作者之一武夷山受此启发又写了一篇“从安眠药治疗植物人说起”,发表后引起一些社会反响。可见,从学术期刊到大众传媒可以形成一个科普链。
国内的一些学术期刊在这方面的认识比较滞后,认为加强了普及性就必然降低学术性。其实,期刊的学术性与普及性并不是完全矛盾的。在武汉大学邱均平教授等人的一项研究中,《微特电机》杂志(本所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外部链接数高达136个,在他们研究的42种期刊中名列第二。外部链接数多的原因之一,是该刊常常发表一些小发明、小革新之类的文章,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因此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另据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4年底的数据,《微特电机》的下载总频次在同类期刊中排在第3位,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那么,我国的学术期刊如何将其潜在的科普功能变成现实呢?
一是主动与大众传媒合作,推荐值得报道的新成果。
如果学术期刊只登专业论文,则作者和读者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刊物影响力是有限的。国外的很多知名出版商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采取种种措施主动向大众传媒推荐一些值得报道的新成果。与美国Science杂志密切配合的有一个叫做EurekAlert!的系统,它每天都会向免费注册的记者们提供20-30篇即将在Science上发表的重要论文的新闻稿,这些稿件深入浅出,很受大众传媒欢迎,从而借助其力量传播了科研成果。
二是在期刊中增设科普栏目。
增加科普性内容既可以扩大读者面,还可以使本刊原来的读者群开阔眼界。一本期刊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学术水平、影响因子,也取决于受众面、读者面。学术期刊适当增加科普性内容,并不会影响期刊的学术地位,反而可以增加期刊在更大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
三是加强期刊编辑人员的科普能力建设。
学术期刊增设科普栏目后,就不能完全靠作者投稿了,这里需要编辑人员投入更多的劳动和智慧。期刊的编辑人员要注意培养其科普能力,尤其是深入浅出的表达能力,以及在标题拟改方面画龙点睛的能力,撰写出让大家喜闻乐见的科普文章。